古物古蹟辦事處

(重定向自古蹟辦

古物古蹟辦事處(英語:Antiquities and Monuments Offic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轄下的部門,按香港法例第53章《古物及古蹟條例》於1976年成立,其目標是確保香港最具價值的古蹟建築物文物得到保護。

古物古蹟辦事處
Antiquities and Monuments Office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機構
古物古蹟辦事處標誌
執行秘書蕭麗娟
部門資訊
成立日期1976年
總部 香港九龍尖沙咀彌敦道136號
聯絡資訊
網站www.amo.gov.hk
古物古蹟辦事處門牌

古物古蹟辦事處與香港公營機構古物諮詢委員會有密切關係。古物諮詢委員會負責進行研究,再由古物古蹟辦事處執行有關決定,包括決定香港法定古蹟及評級香港歷史建築

古物古蹟辦事處總部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彌敦道136號,即前九龍英童學校之建築之內。

歷史

隸屬:

批評

  • 具價值的銅鑼灣利舞台在1992年拆卸,改建成普通商場,此時古物古蹟辦事處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保護古蹟,遭當時輿論批評。類似的还有大部分设施被拆除的大坑虎豹別墅
  • 掌故作家韋基舜曾就香港歷史建築相關問題,與古物古蹟辦事處爆發筆戰,他力證孫中山先生曾被香港殖民地政府拘禁於域多利道扣押中心,並曾被驅逐出境,他亦認為古物古蹟辦事處決定把甘棠第改裝成為孫中山紀念館是「不尊重歷史之舉」。
  • 古物諮詢委員會於2016年討論前皇都戲院的歷史評級,古物古蹟辦事處只將舊皇都戲院建議評為三級,即屬最低的級別。多名委員質疑皇都戲院值得更高評級,古諮會最終決定押後表決。唯古蹟辦認為戲院的內部改動太大,已失去原有戲院功能,原真性的價值相對較低。活現香港其後多次撰文,批評古蹟辦建議評級背離專業、常理及民情,做事黑箱封閉,尤其是在古諮會會議中,古蹟辦代表指戲院「裏面改動比較大」,但當被委員質疑及追問下,卻坦承其實當時並不充分掌握戲院內部的改動情況,只是「靠估」。後來活現香港邀請保育專家翻查戲院過往改動申請記錄,並親赴現場考察,證實戲院內部結構完整,「裏面改動比較大」根本是一派胡言,並指古蹟辦不如直接改名為「估即辦」- 「估一估即辦事處」(Assumptions Making Office, AMO)。此外,活現香港多番去信古蹟辦執行秘書蕭麗娟女士,要求檢視專家評審小組評分,或與專家小組見面溝通,或讓更多專家參與是次評級,但只是得到最典型「好官我自為之」的官僚回應,全部被拒。另外,香港電台早辰。早晨》節目(2016年5月30日至6月1日)訪問了古蹟辦評審專家小組兩名成員,揭示他們的歷史觀超錯,價值觀駭人,也跟社會大眾的想法嚴重脫節。後來,古物諮詢委員會信納皇都戲院的獨有價值,經投票後決定推翻古蹟辦的建議,提升皇都戲院為一級歷史建築。
  • 活現香港2018年9月去信申訴專員公署,投訴古物古蹟辦事處漠視古物諮詢委員會旁聽指引及規則,連續11次延遲公布古諮會開會日期、議程及討論文件。活現香港批評古蹟辦的做法欠缺透明度,有礙傳媒及公眾監察。申訴專員公署接納投訴,認為古蹟辦兩年半內屢違指引,情況並不理想,並敦促古蹟辦遵守指引,準時公布古諮會會議的相關資料。古蹟辦承諾,將於古諮會會議前7天公布開會議程及討論文件,而處方亦預先公布了古諮會本年的會議日期。[1]
  • 2020年12月,主教山配水庫的清拆計劃被社交媒體曝光,並引發香港市民關注。清拆事件也引起部分人質疑政府的保育歷史文物機制已失效,尤其是古蹟辦出現嚴重專業失職。在2021年2月23日的深水埗區議會會議,多名議員要求古蹟辦官員就保育失職道歉,古蹟辦堅拒致歉。[2]
  • 2021年1月,《明報》發現建於1901年的馬己仙峽道食水配水庫和建於1908年的克頓道配水庫,以古羅馬式建築風格建造。水務署曾就重置及擴建工程諮詢古蹟辦,不過對工程無異議,最後被拆。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蘇彰德稱,對建成百年的水庫遭拆卸感到可惜。而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古蹟辦的架構是以館長職系為主,主要重視考古和博物館工作,不過沒有相關的人員具建築結構和土木工程等專業知識。[3]

参见

参考文献

  1. ^ 古蹟辦11次遲發開會資料 申訴專員公署介入後承諾開會7天前公布. 明報. 2019-03-21 [2019-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9). 
  2. ^ 主教山配水庫︱古蹟辦拒致歉 區議員轟靠估判斷:估即辦. 蘋果日報. 2021-02-23 [2021-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8). 
  3. ^ 兩「百年水庫」已拆10年 水署:古蹟辦無異議. 明報. 2021-01-07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