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屯老街

南屯老街,位於臺灣臺中市南屯區,主要在萬和路與南屯路口一帶,包括南屯路與萬和路交叉處的三角街,以及南屯市場與萬和宮。南屯老街長約200公尺,昔稱「犁頭店」,老街兩側保留許多古建築,也保存有豆腐店、打鐵店、種子店、米麩店、百貨店、中藥舖等老店鋪。

歷史

南屯三角街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臺中市南屯區南屯路2段549號、551號
官方名称南屯三角街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宅第
詳細登錄資料

南屯舊稱「犂頭店」,原屬巴布薩族之聚落。台灣清領時期臺中盆地斜貫通路的中繼交通站[1]康熙年間,浙江定海總兵張國與其僚屬在此招佃墾荒,移民湧集,農具製造與販賣應運而起,聚集不少打造犁頭農具的店舖,因此稱之為「犁頭店街」。到了乾隆嘉慶年間,犁頭店成為鹿港彰化城貨物區運往東大墩街葫蘆墩地區之捷徑[1]

目前保存的南屯三角街街屋則係建造於台灣日治時期,當時南屯路一段二段尚未打通,此地形狀呈三角形,因此俗稱三角街,其特色在於保留著巴洛克的牌樓立面[1]

傳統文化

每年到了端午節,南屯老街都會由南屯文昌廟主辦舉辦特有百年傳統民俗活動「穿木屐、躦鯪鯉」。相傳早期有許多動物在犁頭店附近棲息,直到北路營參將張國等人到此開墾後,動物紛紛移往他處,唯有「鯪鯉」(即穿山甲)鑽入犁頭店地底下而得以生存。風水學認為犁頭店是一個鯪鯉穴,而鯪鯉有冬眠習慣,然而鯪鯉若至盛暑仍嗜睡不起,地方上的農作物收成就會不好。因此到了酷熱的端午節,南屯老街的居民如未見鯪鯉鑽動,就會敲盆打鍋製造響聲,藉由吵醒沉睡中的穿山甲,讓鯪鯉鑽動,幫助農地翻土、以利耕作。原本這個習俗只有小規模的賽跑活動,到了1980年代,地方擴大舉辦,發起讓居民穿上木屐,用力踩地面,透過巨大的聲響,將穿山甲震醒[2],因此演變成如今的「穿木屐躦鯪鯉」的文化活動。

相關條目

註釋

  1. ^ 1.0 1.1 1.2 南屯三角街. 行政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3-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8) (中文(臺灣)). 
  2. ^ 記者張廷誠、蕭宇廷/臺中報導. 慶端午 南屯老街踩木屐將登場. 青年日報. 2013-05-30 [2013-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