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盾龍屬

(重定向自北方盾龍

北方盾龍(學名:Borealopelta)意為「北方的盾甲」,是甲龍亞目結節龍科的一屬,來自加拿大亞伯達省下白堊紀地層。底下包含單一物種:馬克米歇爾北方盾龍B. markmitchelli),由Caleb Brown和同僚於2017年根據一副保存良好、暱稱為「森科爾結節龍」(Suncor nodosaur)的標本。在森科爾能源公司所屬的位於亞伯達省麥克墨雷堡以北的一個油砂礦場中發現,該標本是迄今為止這個大小的恐龍化石中所發現保存最完好的一具,並以此著稱,不僅保存了生前位置的裝甲(osteoderms)、還有角蛋白鞘的殘餘、覆蓋的表皮、以及胃中的最後一餐。甚至還發現了黑色素體,證實其具有偏紅的膚色。

北方盾龍屬
化石时期:白堊紀早期阿爾比階
皇家蒂勒爾博物館展出的模式標本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科: 结节龙科 Nodosauridae
属: 北方盾龍屬 Borealopelta
Brown et al., 2017
模式種
馬克米歇爾北方盾龍
Borealopelta markmitchelli

Brown et al., 2017

發現及歷史

 
正模標本俯視

森科爾的北方盾龍是於2011年3月21日在距離亞伯達省麥克墨雷堡以北30公里處,由森科爾能源英语Suncor Energy擁有及運作的油砂千禧礦場中發現的。[1]當移除威比斯考層的沉積物以開採其底下麥克墨雷組英语McMurray Formation富含瀝青的礦砂時,開採機撞到了化石,工作人員在注意到裸露出碎片的不尋常後,便通知皇家蒂勒爾博物館。根據森科爾的採礦許可證以及亞伯達省的化石條例,該標本成為亞伯達省政府的財產。[1]

3月23日,皇家蒂勒爾博物館的科學家Donald Henderson及資深技師Darren Tanke來到礦場檢驗標本,根據照片判斷應屬於蛇頸龍類或其他海洋爬蟲,因為在這之前不曾在油砂中發現過陸生動物。[1]經過Tanke在現場正確的檢驗後,Henderson得知該標本為一種甲龍類恐龍而非海洋爬蟲後十分震驚。很明顯地是這隻動物死亡後被沖刷進海裡。[2]

經過三天的礦場安全訓練,博物館人員和森科爾員工開始努力找回整件化石。除了幾塊碎片掉出,大部分標本仍埋在12公尺高的懸崖上的8公尺處。過程總共耗費十四天。[1]

當含有化石的主要岩塊被移出時,它受自身重量碎裂成數塊。博物館人員用石膏來包裹及穩定碎片以挽救標本,最後終於成功運回博物館。在那裡技師Mark Mitchell花了六年時間移除包裹的岩石、清修化石以供由國家地理學會贊助的研究。種名B. markmitchelli即是以他為名讚揚其精湛的工藝。[1][3][4]標本在2017年5月17日與其他也是透過工業活動發現的標本成為皇家蒂勒爾博物館「Grounds for Discovery」展覽的一部分公開展出。[4]

敘述

 
復原與體型比例

森科爾的北方盾龍以其3D保存了大型、關節連接及附帶軟組織的恐龍而著稱。儘管有許多小型恐龍帶著軟組織和皮膚痕跡保存下來,但這些通常會在化石過程中壓扁及壓縮。看起來很像的鴨嘴龍科「木乃伊」則因為化石過程錢的部分木乃伊化而具有乾癟、脫水的外觀。然而森科爾的標本似乎死後不久就翻倒沉入海底,使得身體上半部在最小損害下很快地被掩埋。於是保存下了動物最接近真實生活的原貌,而沒有變得乾扁。[5][3]

森科爾的標本保存了遍布寬闊身體上面和側面的無數個排列緊密的小甲片或皮內成骨。一對長刺從肩膀突出形狀如牛角。針對皮膚和裝甲中殘留的色素的研究發現其生前可能呈現紅棕色並帶有用於偽裝的遮蔽陰影圖案。[5][3]

分類

Brown等人的系統發生學研究將北方盾龍分類至結節龍科,位於比結節龍更進階的位置。整個演化樹包含著嚴格共識產生的480個不同的分支,每個分支結果略有不同。北方盾龍與爪爪龍歐洲盾龍形成一個阿爾比階結節龍演化支,而匈牙利龍成為次要接近的物種。

以下演化樹根據嚴格共識的結果,並排除非結節龍科物種:[5][6]

結節龍科

結節蜥甲龍

梅斯氏邁摩爾甲龍

楊岩東陽盾龍

伯氏加斯頓龍

帕氏怪嘴龍

福氏多刺甲龍

雪松山重怪龍

愛氏蜥結龍

紡結節龍

克氏牛頭龍

康德萊林木龍

拉馬瓊斯活堡龍

托氏匈牙利龍

煤炭歐洲盾龍

坎氏爪爪龍

馬克米歇爾北方盾龍

奧地利厚甲龍

蘭德頂盾龍

奇異胄甲龍

粗齒埃德蒙頓甲龍

長頭埃德蒙頓甲龍

施萊斯曼丹佛龍

古生物學

 
北方盾龍與其他現代構造類似的動物棘刺的骨核與角質鞘比較

北方盾龍具有偽裝保護色的發現證實了儘管其體型大仍處於掠食者的威脅之中,背部裝甲主要用途為防禦而非展示。[5]棘刺則具有防禦和潛在展示(物種識別、吸引配偶)的雙重用途。[7]

對標本胃內容物的檢驗發現蕨類是其主要食物,佔了最後一餐的大部分,並表明牠是高度專一性的攝食者。木炭也佔了內容物的約6%,得出這隻北方盾龍在一次野火過後至該地區覓食。Brown和同僚推測,這些蕨類在被攝取時已處於生長季節中,這表明這隻北方盾龍在初夏或仲夏時攝食,並於數小時後死亡。[8]

古生態學

 
標本左側視角

森科爾的北方盾龍保存於淨水組英语Clearwater Formation威比斯考層英语Clearwater Formation的海相砂岩頁岩,年代估計為距今約1.12億至1.1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阿爾比階。[5]當時此地區由西部內陸海道圍繞[3][9],而威比斯考沉積物沉積於離海海域環境。[5]

這隻北方盾龍可能在洪水事件被沖到海洋,浮腫的屍體可能漂浮數週直到它破裂而沉沒,[3]以背部朝下姿勢沉降至海床、並有足夠的重力得以迅速埋進海底沉積物。估計體液流出前已有大約15公分的沉積物埋在屍體上,可由沉積物中保存的流體溢散痕跡、且體腔充滿沙子得到證明。屍體沉到海床後不久周邊即產生了菱鐵礦結核,得以防止屍體被侵蝕、將皮膚和皮內成骨保存下來。[5]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Henderson, Donald. A one-in-a-billion dinosaur find. The Guardian. 13 May 2013 [31 Ma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3). 
  2. ^ Chandler, Graham. Dinosaurs in the mines. Alberta Oil Magazine. 19 May 2014 [31 Ma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4). 
  3. ^ 3.0 3.1 3.2 3.3 3.4 This Is the Best Dinosaur Fossil of Its Kind Ever Found. 12 May 2017 [31 Ma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2). 
  4. ^ 4.0 4.1 World's best-preserved armoured dinosaur revealed in all its bumpy glory. CBC News. 12 May 2017 [31 Ma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6) (英语).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Brown, C.M.; Henderson, D.M.; Vinther, J.; Fletcher, I.; Sistiaga, A.; Herrera, J.; Summons, R.E. An Exceptionally Preserved Three-Dimensional Armored Dinosaur Reveals Insights into Coloration and Cretaceous Predator-Prey Dynamics. Current Biology. 2017, 27 (16): 2514–2521.e3 [2020-08-25]. PMID 28781051. doi:10.1016/j.cub.2017.06.07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0). 
  6. ^ Brown, C.M.; Henderson, D.M.; Vinther, J.; Fletcher, I.; Sistiaga, A.; Herrera, J.; Summons, R.E. Supplemental Information: An Exceptionally Preserved Three-Dimensional Armored Dinosaur Reveals Insights into Coloration and Cretaceous Predator-Prey Dynamics (PDF). Current Biology. 2017, 27 (16): 2514–2521.e3. PMID 28781051. doi:10.1016/j.cub.2017.06.071. [永久失效連結]
  7. ^ Brown, C. M. An exceptionally preserved armored dinosaur reveals the morphology and allometry of osteoderms and their horny epidermal coverings. PeerJ. 2017, 5: e4066. PMC 5712211 . PMID 29201564. doi:10.7717/peerj.4066. 
  8. ^ Brown, C. M.; Greenwood, D. E.; Kalyniuk, J. E.; Braman, D. R.; Henderson, D. M.; Greenwood, C. L.; Basinger, J. F. Dietary palaeoecology of an Early Cretaceous armoured dinosaur (Ornithischia; Nodosauridae) based on floral analysis of stomach contents. Royal Society. 2020, 7 (6): 200305. ISSN 2054-5703. doi:10.1098/rsos.200305. 
  9. ^ Canadian Society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and Alberta Geological Survey. The Geological Atlas of the Western Canada Sedimentary Basin, Chapter 19: Cretaceous Mannville Group of the Western Canada Sedimentary Basin. Compiled by Mossop, G.D. and Shetsen, I. 1994 [201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1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