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襄
劉克襄(1957年1月8日—),本名劉資愧,臺灣臺中市烏日區人,台灣詩人、作家、自然觀察解說員,曾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
劉克襄 | |
---|---|
出生 | 劉資愧 1957年1月8日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中縣烏日鄉 |
國籍 | 中華民國 |
教育程度 |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學士 臺中市立居仁國民中學 |
體裁 | 現代詩、散文 |
主題 | 自然書寫 |
代表作 | 《風鳥皮諾查》 《山黃麻家書》 《十五顆小行星》 《11 元的鐵道旅行》 《男人的菜市場》 |
獎項 | 吳三連文學獎 中國時報敘事詩推薦獎 臺灣詩選年度詩獎 臺灣自然保育獎 吳魯芹散文獎 第52屆金鐘獎、第58屆金鐘獎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獎 第六屆聯合報文學大獎[1] |
劉克襄從事自然觀察、歷史旅行與舊路探勘十餘年,外號「鳥人」。[2] 至今出版詩、散文、長篇小說、繪本[3]和攝影作品二十餘部。
生平[4]
劉克襄1957年生於台中,畢業於台中一中、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
劉克襄的文學由詩作起步,就讀文化大學期間,對於自然草木藥草產生興致,並且加入「華岡詩社」開始寫作。第一篇見報作品〈髮散〉刊登於聯合報副刊,此時他的作品深受蓋瑞.史耐德翻譯的《寒山詩集》影響,就讀文化大學期間,他也以本名劉資愧自費出版詩集《河下游》(1978年出版),但一星期後即自行毀棄。隨後他便加入聯合報副刊實習,開始了近三十年的副刊編輯生涯。
1979年入伍,服役於海軍軍艦,並開始對鳥類萌生興趣,退伍後便開始撰寫鳥類相關文章,也加入了台中野鳥保育協會,經常至各地進行自然觀察活動。1982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旅次札記》,開始在自然寫作展露頭角。隨後陸續出版生態報導文學《旅鳥的驛站——淡水河下游的四季觀察》(1984),而政治詩集《漂鳥的故鄉》(1984)更因批判政治反映社會現實,一度掀起「劉克襄旋風」。
1985年起擔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編輯,1988年任職在自立報系藝文組主任,策劃「探險家在台灣」專題,後出版詩集《小鼯鼠的看法》(1988) ,開啟具有深度歷史感的自然志書寫《台灣鳥類研究開拓史(1840-1912)、《橫越福爾摩沙——外國人在台灣的旅行(1860-1880)》。1991年出版台灣第一部動物小說《風鳥皮諾查》,1993年出版第一部有關海洋生物的小說創作《座頭鯨赫連麼麼》。1995年將「城市荒野」的概念結合自然踏查的經驗,出版《小綠山之歌》、《小綠山之舞》、《小綠山之精靈》三部曲。1996年起開始嘗試面向兒童與青少年的創作,如繪本創作《鯨魚不需快樂時》、《不需要名字的水鳥》、《豆鼠私生活》(1996),奇幻小說三部曲《扁豆森林》、《小島飛行》、《草原鬼雨》(1997),介紹常見鳥類習性和行為的青少年著作《望遠鏡裡的精靈》(1997),《少年綠皮書:我們的島嶼旅行作者》(2003)。2000年起出版與旅遊相關的文學《北台灣自然旅遊指南》(2000)、《迷路一天,在小鎮》(2002)、《11元的鐵道旅行》(2000)等。
經歷
曾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健行科技大學擔任駐校作家(2007年3月—6月)、《台灣日報》副刊編輯、《中國時報》美洲版副刊編輯、《中國時報》副刊編輯、《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的撰述委員、自立報系藝文組主任、執行副主任。[5]。
作品
- 《野狗之丘》 —— 2007 年 三月(初版); 2016 六月(再版)
- 《風鳥皮諾查》 —— 1991 年
- 《座頭鯨赫連麼麼:小說 × 繪本》 —— 2017 年 二月
- 《豆鼠首部曲——扁豆森林》
- 《豆鼠二部曲——小島飛行》
- 《豆鼠三部曲——草原鬼雨》
- 散文集《自然旅情》
- 散文集《山黃麻家書》
- 《花紋樣的生命:自然生態散文集》
- 《快樂綠背包》
- 《少年綠皮書 — 我們的島嶼旅行》 —— 2003 年七月
- 《我們姓台灣:台灣特有種寫真》
- 《迷路一天,在小鎮》
- 《安靜的遊蕩─劉克襄旅記》
- 《最美麗的時候》
- 《北台灣自然旅遊指南》
- 《自然生態綠皮書》
- 《小綠山之精靈──植物、貝類篇》
- 《小綠山之舞──昆蟲、兩棲篇》
- 《小綠山歌──四季的自然觀察》
- 《望遠鏡里的精靈—台灣常見鳥類的故事》 獲「聯合報1997年度十大童書」「1998年小太陽獎」
- 《豆鼠私生活》 繪本
- 《豆鼠回家》 繪本 —— 2011 年十二月
- 《鯨魚不快樂時》 繪本
- 《不需要名字的水鳥》 繪本
- 《大便蟲》 繪本
- 《小蜥蜴的回憶》繪本 —— 2011 年 三月
- 《大頭鳥小傳奇》 繪本
- 《小石頭大流浪》 繪本
- 《鯨魚不快樂時》 繪本
- 《不需要名字的水鳥》 繪本
- 《台灣鳥類研究開拓史》 自然史
- 《後山探險》 自然史
- 《台灣舊路踏查記》自然史
- 《福爾摩沙大旅行》自然史
- 《11元的鐵道旅行》旅行文學 —— 2009 年 四月
- 《永遠的信天翁:劉克襄動物故事》 —— 2008 年
- 《虎地貓》 —— 2016 年 六月
- 《十五顆小行星》 —— 2010 六月
- 《裡台灣》—— 2013 年 六月
- 《溪谷間的野鳥》
- 《北台灣漫遊——不知名山徑指南1》
- 《北台灣漫遊——不知名山徑指南2》
- 《找回自然的心 ─ 社區與學校的自然觀察》
- 《溪澗的旅次:劉克襄精選集》 —— 2016 年十月
- 《消失中的亞熱帶》
- 《隨鳥走天涯》
- 《革命青年:解嚴前的野狼之旅》
- 《池邊散步》
- 《老樹之歌》
- 《大山下,遠離台三線》旅行文學
- 《兩天半的麵店》旅行文學 —— 2015 年 四月
- 《四分之三的香港:行山‧ 穿村‧ 遇見風水林》 —— 2014 年 四月
- 《失落的蔬果》
- 《小鼯鼠的看法》 —— 2014 年 八月 (新版)
- 《男人的菜市場》
- 《淡水河畔的一場壯遊》
- 《在街角,遇到飛行》
- 《早安,自然選修課》
- 《小站也有遠方》 —— 2021 年 五月
- 《流火:鹿野忠雄的臺灣養成》
獲獎[6]
劉克襄獲獎無數,曾獲笠詩社二十年新人獎、台灣詩獎、時報文學獎、中外文學現代詩獎、吳三連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台灣自然保育獎、明日報十大本土書獎、開卷最佳青少年圖書獎、第二十一屆吳魯芹散文獎、第五屆台中文學貢獻獎。
相關
團體成員
- 1979年底陽光小集詩社成立,劉克襄為詩社成員。
節目主持
- 《浩克慢遊》
擔任評審
爭議
- 2014年7月14日,超商7-11傳出將於離島蘭嶼開店,劉克襄說,此舉可能會打垮當地許多特色小店,甚至衝擊蘭嶼人核心的生活價值,成為繼核廢料後,漢人帶給蘭嶼的另一個惡靈[8]。對於劉克襄的批評言論,當地民眾表示:「台灣人為什麼不關心核廢料遷出蘭嶼的公共議題,反而擔心這種民生小問題?台灣人是不是生病了?」並且當地民意代表及民眾均表示,該店鋪之設立目地為便利遊客之購物需求,不認為一家7-11會改變島上居民的購物習慣[9]。當地達悟族年輕人說,上山種芋頭、出海捉飛魚,是蘭嶼人長久以來生活秩序,不會因小7改變,「只會去蘭嶼旅遊付錢,就自以為很了解蘭嶼,反小7的外地人根本神經病」[10]。
- 2016年3月,投書媒體「台中人的早餐在哪」一文,批評台中早餐文化貧弱,不及南部及一些濱海城市,引起眾多台中人不滿。台中市長林佳龍在臉書上分享早餐地圖,並驕傲表示:「台中人的早餐在哪裡?底家啦!」力挺在地美食。台中市政府專門委員陳文信透過臉書回應:「身為台中人的作家,竟然不知道台中的早餐在哪裡,還說台中飲食文化貧弱?劉桑,我才來一年,就可以畫給你看了耶。」並隨文附上詳細的手繪早餐地圖[11]。但劉克襄本人澄清他所強調的並非台中早餐文化貧弱,而是台中早餐的文化特色並期望這個喪失生活論述許久的城市,能夠從一日之初的飲食,定位我城的特質[12][需要較佳来源]。
- 2020年9月3日 劉克襄批評,玉山排雲山莊提供的餐點「味如嚼蠟」,引發登山社群熱烈討論。對此,作家孫瑋芒直言,高山美食的代價,就是會增加環境負擔,尤其廚餘可能被野鳥吃下,進而影響其健康。
參考資料
- ^ 陳宛茜. 劉克襄獲聯合報文學大獎 「每一本書就是他走過的路」. 聯合報. 2019-07-02 [2019-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1).
- ^ 向陽. 作家向陽 談全能的「鳥人」作家劉克襄. 中央廣播電台. 2020-12-24 [2022-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31).
- ^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放屁啦!文學也能變繪本?. 聯合報. 2015-12-23 [2019-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 ^ 劉克襄數位主題館. liukashiang.campus-studio.com. [2023-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9).
- ^ Yahoo新聞:曾虛白新聞獎頒獎典禮 劉克襄致詞 (圖). [2021-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31).
- ^ 劉克襄數位主題館. liukashiang.campus-studio.com. [2023-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9).
- ^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2018-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3).
- ^ 謝莉慧. 小7進駐?劉克襄:別再帶給蘭嶼惡靈. 新頭殼newtalk. 2014-07-14 [2019-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 ^ 張存薇; 楊媛婷; 楊雅民; 吳志偉. 藝文界反7-ELEVEn進駐 蘭嶼人反嗆管太多. 自由時報. 2014-07-15 [2019-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6).
- ^ 莊哲權. 外地人反7-11 蘭嶼人:神經病. 中國時報. 2014-07-15 [2019-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 ^ 反擊作家 他才住一年就畫出台中早餐地圖. Yahoo奇摩新聞. 2016-03-11 [2019-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 ^ 劉克襄. 為什麼要談早餐. 2016-03-16 [2019-10-0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