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
形象
東亞文化
司馬遷編撰的《史記》之中,《列傳》有一卷〈刺客列傳〉為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等五位人物記述生平事蹟;[1] 自此之後,刺客的形象就未曾記錄於正史,僅在野史小說之中有所描述。
「刺客」在中國古典刻畫的人物形象,通常被賦予是為某種政治理想和目的,實現崇高的情感和自我價值觀,而展開暗殺行動,結局經常是悲劇收場。[2] 清代文人吳見思評論「刺客是天壤間第一種激烈人,《刺客傳》是《史記》中第一種激烈文字,故至今淺讀之而鬚眉四照,深讀之則刻骨十分。」
作品之中的刺客帶有一種「士為知己者死」、「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信念,抱著必死的決心前往刺殺目標,往往可能只有一次機會,無論成功與否都將去不復返。相對於之職業化的「殺手」,則更多是為金錢利益而殺人,並可能在保命的前提下拒絕殺人。
西方文化
「Assassin」一詞源自阿拉伯語「أساسِيّون」(Asāsiyyūn),是指崇拜於某個信仰,並準備為之犧牲性命的人,源出自以暗殺聞名的穆斯林異端教派阿薩辛派。[3] 這個組織由哈桑·沙巴創立,實力可與塞爾柱帝國蘇丹馬立克沙一世抗衡,組織的忠實追隨者稱為「阿薩辛」。
奇幻文化
在流行文化的奇幻作品之中,刺客、殺手、義賊、賞金獵人等同是屬於盜賊類的進階職業,精於潛行、隱藏等技巧,擅於在暗處尋找機會給予致命的一擊。
另见
参考资料
- ^ 董莉莉. 《史记》中刺客与侠客形象分析.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2016 [2021-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2).
- ^ 张远. 史记刺客形象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19.
- ^ Richard B. Spence, Ph.D. The Origins of the Islamic Assassins. The Great Courses. 2020-07-30 [2021-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