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斋夜话

冷斋夜话》(简称《夜话》)通行本十卷。北宋僧人释惠洪撰。其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流传甚广。[1]作者惠洪(1071-1128),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俗姓喻,字觉范,又名德洪,别号甘露灭、冷斋、俨或老俨。其人工诗能文,著述丰富。[2]《夜话》的性质,学术界的归类不一。《历代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未收入,显然未将之归入诗话一类。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考》收入,将其认定为诗话。《全宋笔记》收入,整理者黄宝华先生认为是诗话性质的笔记。其论诗的条目较多,与诗话还是有明显的区别,归为笔记,当更恰当。[3]

时代背景[4]

政治背景

趙匡胤陳橋驛(在開封東北四十里)組織兵變,代周自立,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建國後將近二十年間,利用武力和外交的手段,吞併了南方的幾個獨立王國,和建都在太原的北漢。但版圖小於,燕雲十六州終未能收復,與邊疆民族西夏政權衝突不斷。北宋初期為了防止中晚唐以來藩鎮武力割據的政治局面重演,各種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在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既得利益同时,也客觀上使當時人民有比較安定的環境來從事農業、手工業的生產,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繁榮,並有利於宋代文學藝術的高度發展。北宋王朝在防範武人跋扈方面收到了成效,然而同時也大大削弱了軍隊的作戰能力。加以北宋歷朝皇帝對武將的猜忌,在邊疆有事時每派宦者監軍,多方牽制。對外戰爭的失利,這就使北宋比之我國歷史上的其他統一王朝表現得特別軟弱。为選拔官僚,北宋還進一步發展了隋唐以來的科舉制度。這就使中小地主階級的士子,有更多的機會參加政權。它也使更多士子“一經皓首”,畢精神於無用之地。宋初科舉五代餘風,偏重詩賦,到仁宗以後,就更重策論。文人執掌政權和當時科舉制度密切相關。由於軍隊的缺乏作戰能力和對外戰爭的接連失敗,北宋王朝每年要向遼和西夏交納銀絹,使國內人民主要是農民階級,在徭役、賦稅的沈重負擔之下,還兼受遼、夏貴族的剝削。

在內憂外患之下,到宋仁宗即位以後,促使一部分正視現實的文人如范仲淹歐陽修等,從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出發,提出了厚農桑、減徭役等改良政治的主張,企圖以此緩和國內的階級矛盾。他們的政治主張遭到保守派的反對,這就是慶曆黨爭。宋神宗即位,新黨王安石的變法運動开始。熙寧元年(1068)王安石在朝廷裏全面主持變法。反對變法的臣僚如文彥博富弼司馬光蘇軾等,紛紛被貶謫或自求外放。蘇軾先是自求外放,既而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1079)。神宗英年早逝(1085),十岁幼子哲宗继位,太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哲宗元祐元年(1086)高氏全面起用舊黨、排擠新黨。元祐八年(1093)高氏去世,哲宗親政。哲宗憤恨垂簾期間自己形同傀儡,遂棄舊黨而起用新黨,帶來政局的再一次動盪。后宋徽宗即位,崇寧元年(1102)親政後,迅速改變政治面目,禁毀「元祐學術」與豎立「元祐黨人碑」,對舊黨實施了更大規模、更為嚴重的政治迫害。在此黨禁時期,惠洪卻仍與元祐黨人黃庭堅張商英陳瓘等名士往來唱酬,雖獲罪發配海外,終仍不悔。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侵愈烈,徽宗讓位於欽宗欽宗即位後即貶斥蔡京等人,才廢除“元祐黨禁”。

文学背景

作者简介

成书过程

陈新《夜话》点校说明:“卷十最后一条记蔡卞之死。蔡卞死于政和末年(1118),当是本书著作时简单的下限”。[5]张伯伟亦称:“《夜话》卷十记蔡卞死事,蔡卒于政和末年(1118),此书当完成于其后”。[6]

周裕锴先生考证,宣和三年(1121)初夏,惠洪在长沙,与《彦周诗话》作者许顗“所住开轩相对”,多有唱和交流,惠洪听从许顗意见,删去“诗至李义山”[註 1]句发生在此间,《夜话》成书也在本年。陈自力亦称:“许顗所谓‘觉范作《夜话》’,当指惠洪对此书进行修缮定稿。惠洪于宣和三年(1121)移居南台寺,当时许顗正在潭州,《夜话》的定稿当在此年”[1]许顗《彦周诗话》云:洪觉范在潭州水西小南台寺。觉范作《夜话》有曰:“诗至李义山,为文章一厄”。仆至此蹙额无语,渠再三穷诘,仆不得已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觉范曰:“我解子意矣”。实时删去。今印本犹存之,盖已前传出者。[7]由此可知在宣和三年(1121)《夜话》已经刊印。

又《诗话总龟前集》卷十九《纪实门》下引《夜话》一则:“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无心花里鸟,更与尽情啼。”余儿时每哦此诗,了不解其意。此处引文中“年五十八”为惠洪自指,也就是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然而另有《五百家注昌黎文集》:“鲁直云:‘吾儿时每哦此诗,而了不解其意,自出峡来,吾年五十八矣,时春晓,偶忆此诗,……”《唐音癸签》卷二十:“韩退之诗:‘唤起窗全曙,……’山谷曰:吾每哦此诗,而了不解其意。自谪峡川,时春晚,忆此诗方悟之。”[8]皆称“不解其意”、“年五十八”等语出自黄庭坚。黄庭坚生于1045年,五十八岁即1104年。

故《夜话》初成于政和末年(1118)前后,至宣和三年(1121)时已有印本行世,但内容仍在不断增删调整,何时最后“定稿”,尚无法确定。[1]

版本源流

流传版本

《夜话》版本众多,版本间源流不清,而且个版本差异较大。[1]目前可见的最早版本是刊刻于至正三年(1343) 的《夜话》残卷孤本,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现仅存八卷(1-6、8-9),八卷内又有残缺,《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1402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528有著录。[1]《中国丛书综录》著录现存完整十卷本《夜话》11种:《稗海》本(万历本、康熙重编补刊本、乾隆修补重订本),《津逮秘书》本(汲古阁本、景汲古阁本)、《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本(嘉庆本、景嘉庆本)、《笔记小说大观》本、《殷礼在斯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9]

此外,故宫藏有《夜话》元明时期刻本,据《钦定天禄琳琅书目》等著录,乾清宫昭仁殿“天禄琳琅后编”藏书中鉴藏两部刊本《夜话》,可惜后来天禄琳琅藏书多有散失,这两部《夜话》去向不明。[10]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部《夜话》,收入海南出版社《故宫珍本丛刊》474册,已影印出版。

日韩等国家亦有多个版本的《夜话》流传,严绍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著录日本现存《夜话》版本:

至正癸未(1343年)三衢石林叶敦刊本共二册。

静嘉堂文库藏本 原郑杰 陆心源皕宋楼等旧藏。

日本十五世纪有《冷斋夜话》十卷。

明正天皇宽永年间(1624-1644)京都樱町有活字刊印本《冷斋夜话》十卷。

明正天皇正保二年(1645年)刊印《冷斋夜话》十卷。此本有灵元天皇宽文六年(1666) 及八年(1668)后印本。

光格天皇文化年间(1804- 1817)刊印《冷斋夜话》十卷。[11]

卞东波等人检索收有日本35所学术机构藏书目录的“日本所藏中文古籍资料库”,发现流传版本更多,如,旧称镰仓时代(1185-1333)末期刊本(即五山版)、江户初期活字本、天保二年(1831) 刊本等,近藤元粹编《萤雪轩丛书》第九卷亦收入《夜话》十卷。[12]古朝鲜一带也有《夜话》流传的记载,巩本栋《关于汉籍东传的研究》:例如宋释惠洪的《筠溪集》《甘露集》和《冷斋夜话》,朝鲜时代的各种书目都未著录,我们却可以从高丽李仁老的《破闲集》中寻到是书传入东国的痕迹。……而《冷斋夜话》,不但李仁老在《破闲集》中曾论及,金昌协《农岩集》卷三十四《杂识》外篇也谈到过。[1][13]

各版特点

早在清末民初,五山版《夜话》就被中国学者发现。1912年7月,董康、罗振玉逢日本书坊嵩山堂出售五山版《夜话》,借来请王国维对校《津逮秘书》。有多位学者指出五山版《夜话》源出元本,王国维先生称其“当自元本出”(给缪荃孙信),“其源当出元刊”(校对识语,见于《殷礼在斯堂丛书》),内藤湖南亦称之“室町时代覆元本”。五山版《夜话》较明清版本更完整,但也不是最完整的版本。《类说》收录的《二禽名》等六条“未见于《夜话》今传本,即指流传较广的明清版本,而五山版亦未见此六条目,可见也有缺失。[1][14]

诸本之中,国家图书馆藏《夜话》残卷年代最早,可惜只剩残卷。《故宫珍本丛刊》收录故宫现存的一部《夜话》,称为“元至正三年(1343) 刻本”,实为明前中期刻本。早于明后期的《稗海》本和《津逮秘书》本,部分保存宋元旧本原貌,具有一定价值。[1]

明清版本中,明代毛晋《津逮秘书》本、商浚《稗海》本和清代《四库全书》本流传较广。其中前两者现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但古今学者对此三本评价都不高。[1] 各版本差异[1]中有详细论述。

文学思想

《冷斋夜话》继承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学思想,又有许多独特的识见。惠洪北宋著名诗僧,一生作诗数千首,与当时文学家苏轼黄庭坚李之仪秦观李格非等关系密切。所著《冷斋夜话》具体完整地阐释了江西诗派夺胎换骨”的著名理论,被当代学者广泛关注。个别学者还论及其以禅喻诗、杜甫诗论等,但至今未有相对全面阐述其文学思想的著述。[3]

文气论

关于文气论。惠洪认为,诗文创作如果以气灌注,不论何种题材,都可以有感人的艺术魅力。[3]其论范仲淹诗云:范仲淹少时求为秦州西溪监盐,其志欲吞西夏,知用兵利病耳。而廨舍多蚊蚋,文正戏题其壁曰:“饱去樱桃重,饥来柳絮轻。但知离此去,不用问前程。”虽戏笑之语,亦恺悌浑厚之气逼人,况其大者乎!(《冷斋夜话》卷五)[15]又谓黄庭坚诗,由于大气贯注,所以格高意远:山谷在星渚,赋《道士快轩》诗,点笔立成,其略曰: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及一杯水,愿得青天化为一张纸”,想见其高韵,气摩云霄,独立万象之表。笔端三昧,游戏自在也。(《冷斋夜话》卷五)[15]反之,如果乏气,就难以写出打破世俗禁忌的精彩诗篇:“今人之诗例无精彩,其气夺也。” (《冷斋夜话》卷四)[15]

又论陶渊明诗:东坡每曰古人所贵者,贵其真。陶渊明耻为五斗米屈于乡里小儿,弃官去,归久之,复游城郭,偶有羡于华轩。(《冷斋夜话》卷一)[15]苏东坡认为,陶渊明诗歌之所以取得极高成就,关键在于字里行间充溢着真诚的人格精神。[3]惠洪在此基础上发挥道:李格非善论文章,尝曰诸葛孔明出师表》、刘伶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李令伯陈情表》,皆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是数君子在后汉之末、两晋之间,初未尝以文章名世,而其词意超迈如此,吾是知文章以气为主,气以诚为主。故老杜谓之“诗史”者,其大过人在诚实耳。诚实著见,学者多不晓。(《冷斋夜话》卷三)[15]文气是作家内在生命精神的体现,赋予气以“诚”的内涵,这是惠洪对文气的独特领悟。[3]

游戏三昧

“游戏三昧”是禅宗语言,"游戏"指自在无碍,昧"指"正定",即不失定意,意谓习禅悟道达到无任何束缚,超然自在的境界。惠洪将它引用到诗歌范畴内,《冷斋夜话》云:舒王宿金山寺赋诗,一夕而成长句,妙绝。如曰:“天多剩得月,月落闻津鼓。”又曰“乃知像教力,但渡无所苦”之类,如生成。惠洪认为创作诗歌要秉持"游戏"的态度,自由随性、轻松自在的心态。不要刻意追求形式,拘泥苦涩技巧,否则只会陷入"疲费精力",同时要追求"三昧",使诗歌展现出超脱自在、洒脱无碍、自然圆融、浑然天成的境界。而要达到"三昧"境界,就必巧注重诗歌句法,要注意诗句字词的运用,以免影响诗歌整体意味,要注意方言、典故的使用,使诗歌更圆融自然。[2]

妙观逸想

惠洪首创"妙观逸想"说:诗者妙观逸想之所寓也,岂可限以绳墨哉?如王维作《画雪中芭蕉》诗,法眼观之,知其神情寄寓于物,俗论则讥以为不知寒暑。荆公方大拜,贺客盈门,忽点墨书其壁曰:“霜筠雪竹钟山寺,投老归欤寄此生。”坡在儋耳作诗曰:“平生万事足,所欠惟一死。”岂可与世俗论哉?予尝与客论至此,而客不然予论,予作诗自志,其略曰:“东坡醉墨浩琳琅,千首空余万丈光。雪里芭蕉失寒暑,眼中骐骥略玄黄”[15]‘妙观’是释家的认知范畴,主体以智慧之心、对世界作神秘的、直觉的、超越常规的关照。'妙观’指创作过程中自由自在、洒脱不羁、变化无碍的审美构思。"妙观逸想"的外在表现是"奇"。"奇"代表独特,与众不同,也就是违背常态、常规、常理。而这种违反常理的观照却表现自由洒脱的人生追求,即“逸想”。[2]

换古夺胎

江西诗派重要的理论之一“夺胎换骨”首次较为完整地出现在这一诗话首卷。惠洪肯定黄庭坚提出的“换骨夺胎”法: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思,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这句话首先说明了“夺胎换骨”法的起因,也是作用,即以此法来弥补有限之才追求诗意无穷,不得其工之弊。随后对“夺胎换骨”之法的概念作了界定[16]

参考文献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孙可.《冷斋夜话》成书过程及版本源流考[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8(06): 61-66+93.
  2. ^ 2.0 2.1 2.2 唐娟. 惠洪《冷斋夜话》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2015.
  3. ^ 3.0 3.1 3.2 3.3 3.4 张瑞君. 惠洪《冷斋夜话》的文学思想[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31(02): 86-90+197.
  4. ^ 曾文樹. 《冷齋夜話》文藝思想之研究[D]. 國立中央大學, 2007.
  5. ^ (宋)释惠洪,等. 冷斋夜话·风月堂诗话·环溪诗话[M].陈新,点校. 北京:中华书局,1988.
  6. ^ 张伯伟. 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M].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
  7. ^ (清)何文焕. 历代诗话[M].北京: 中华书局, 1981.
  8. ^ (明)胡震亨. 唐音癸签[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9. ^ 上海图书馆. 中国丛书综录(第2册)[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10. ^ 查雪巾,卞东波. 《冷斋夜话》宋本原貌及元刻本考论[A]// 蒋寅, 张伯伟. 中国诗学(第17辑).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11. ^ 严绍璗. 日藏汉籍善本书录[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7.
  12. ^ 卞东波. 《冷斋夜话》日本刊本考论[A]// 卞东波. 宋代诗话与诗学文献研究. 北京: 中华书局, 2013.
  13. ^ 巩本栋. 关于汉籍东传的研究[J]. 学习与探索. 2006(2): 165-166.
  14. ^ 大阪府立图书馆. 恭仁山庄善本书影[M]. 京都: 小林写真制版所, 1935.
  15.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朱易安, 傅璇琮, 等, 编. 全宋笔记[M]. 郑州: 大象出版社, 2006.
  16. ^ 成明明. 《冷斋夜话》与江西诗派[J]. 云南社会科学, 2005(01): 124-127.

注释

  1. ^ 许顗《彦周诗话》云:洪觉范在潭州水西小南台寺。觉范作《夜话》有曰:“诗至李义山,为文章一厄”。仆至此蹙额无语,渠再三穷诘,仆不得已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觉范曰:“我解子意矣”。实时删去。今印本犹存之,盖已前传出者。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