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主动性

間接協調的社交網路機制

共识主动性(英語:Stigmergy)是社会网络中生物个体自治的信息协调机制。在没有中枢控制和接触交流的条件下,群体通过同频共振,达到信息对称,个体独立行动,互相修正,自我更新,逐步完善群体的生态环境。 [1] [2]

由教堂白蚁建造的蚁巢

共識主動性是生物界的自組織或人類的直接民主[3]。 其原理是,在群体行动中,每个个体通过同频共振来识别其他个体留下的信息和存留物,来独立完成下一个任务。虽然个体之间并没有直接接触和联系,他们后续自发的行动,却加强和完善了其他个体行动产生的成果,并导致了行动的连贯性,具有系统性活动特征。共识主动性也是无为而治行为,在缺乏任何规划、控制、或者个体之间直接联系的环境中,产生非常繁盛、并具有智能生态体系。从而为缺乏记忆、思维、交流,极其单纯的群体,生物群体提供了高效的合作机制。非洲教堂白蚁筑巢过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单细胞生物群,到整个生物界;以及人类的反核蠕蟲开源软件[4] 全球脑占领华尔街社会运动等[5],也都具有共识主动性的特征。

历史

共识主动性(Stigmergy)[6]是一个由Pierre-Paul Grassé英语Pierre-Paul Grassé发明的新词,用来解释白蚁的筑巢行为。这个词是在几个希腊语词根的基础上造出来的,那几个词根的含义是“识别行动”。Grasse的灵感来自于蚂蚁和白蚁群,这些几乎没有任何智慧的生物,居然创立了如此精致的信息系统,并建造了复杂的建筑结构,Grasse想其中必有什么奥妙。通过观察发现,在蚂蚁的大脑或者基因里,并没有一个关于巢穴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机制,蚂蚁之间甚至没有直接的交流,因此,蚁巢的精致框架和复杂结构,完全是每个蚂蚁单独识别其他蚂蚁留下的生物激素和存留物后,达成共识,直接行动的结果。

社区

昆虫群體

共识主动性发现于昆虫群體里的社会行为。例如,每个群體的蚂蚁是用特有分泌物的气味来进行交流的,一个蚂蚁如果发现了食物,它就会在回家的路上留下一路的气味,其他的蚂蚁就会沿着这条路线去找食物,并不断地加强气味。如果这里的食物被采集完了,没有蚂蚁再来,气味就会逐渐消散。这种气味让蚂蚁非常有效的达成共识,而且能产生超个体结构 - 教堂白蚁建造的蚁巢。还有,在大雨或影响蚂蚁群體生存环境突变的前夕,群體內蚂蚁都要集中在一起,也就是“蚂蚁行雨”现象,进行同频共振,信息交流,然后分别行动,来改善生活环境,应对突发事件。[7]

科研社区

目前共识主动性是集体智慧领域的核心概念之一[8]维基百科维基解密比特币占领华尔街等变革社区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详情参见群体智能

变革社区

 
全球占领运动

网络时代,政府無政客。人们通过各种社会运动产生了共识主动性的思想、监督、金融和管理等变革社区。这些社区和无政客、无国界、无利润、无代表、无税收的维基百科一样,用共识主动性协调机制管理社区。因为这些社区都是互相修正,自我更新,政商分离的体系,所以能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成本,避免商业竞争和政客失误带来地浪费和损失。在这些变革社区中,每个人都在自觉地遵循着“识别行动”这一自然规律,独立的完成各项工作。大家达成共识,你我主动参与,政客自然消失,世界无为而治/直接民主。正如1999年,尼奥在黑客帝国中的道白一样:

“你们(政客们)惧怕我们,你们惧怕变革......。我不是在警告你们,这将如何终结;而是来警告你们,这只是开始......。我在让民众明白,你们不想让他们了解的实情;我在让民众了解一个离了你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即不存在你们的法令和管制,也不存在你们的国界和管区,那是一个充满奇迹的世界。” [9]

维基百科

2001年,吉米·威尔士拉里·桑格创始的维基百科社区,是21世纪人类共识主动性的第一个奇迹。目前,维护社区正常运行的全部雇员只有150人左右,编辑工作主要靠全球读者自愿完成,管理经费来自礼物经济中提供的捐款。全球的义务编辑们像教堂白蚁建造蚁巢一样,用280多种文字,独立自主地为全球数亿用户服务,直接挑战了大英百科的地位,[10]成了全球共识主动性的思想社区。[11]

维基解密

2006年,朱利安·保罗·阿桑奇创立了维基解密社区,让奇迹再一次出现。核心成员只有5人,他们连一间办公室都没有,而是利用互联网同频共振,进行信息交流。2010年维基解密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前后,当维基解密社区的域名被注销,其捐款渠道被国际权威集团切断,全球共识主动现象出现了高潮。仅仅7天,成千上万的维基解密镜像[12][13][14]在全球涌现,同时成千上万的网站和博客提供维基解密的IP地址。成了全球共识主动性的监督社区,从而导致了阿拉伯之春[15] 2013年,维基解密还成功地协助斯诺登曝光了美国政客的棱镜计划[16]

比特币

2009年,中本聪创始的比特币金融社区,成了全球共识主动性的又一个奇迹。他把共识主动性参与机制、密码学原理、对等网络开源软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发明了区块链金融应用系统,以便用户们在世界各地同频共振交流信息,从而打破了国家垄断的金融体系。[17][18][19]

占领运动

2011年,人类学家戴维-格尔伯用Betafo社区的共识主动性管理机制,引导了一场用信息时代的占领华尔街运动,目的是用水平式管理、直接民主、政府無政客的共识主动性社會[20]来取代政商合一的政府。在非洲马达加斯加的Betafo乡村社区,人类学家戴维-格尔伯调查研究时发现,那里由贵族和他们奴隶的后代组成。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削减了对马达加斯加的援助经费,中央政府抛弃了这个社区,让他们自生自灭。后来,当地人创造了一个共识主动性社区,那里所有的公共事务,都必须经过当地10000人协商,达成共识后,才能执行。如果必要,刑事审判可以由民众来执行,如果处决被告,还要得到他父母的许可。[21]从此,占领运动社区遍及全球,成了全球共识主动性的管理社区。[22][23][5] 例如,2013年土耳其反政府抗议运动乌克兰 民众“占领”市政大楼[24]泰国民众“占领”多个政府部门[25][26] 和香港雨伞革命等连续不断地反对政商合一的“占领社区”。

社区特征

这些为实现政府無政客的共识主动性社会,而创建的变革社区,有如下共同特征:

  • 无议员无代表

社区里,即没有国会议员、人民代表以及各界政客。也没有这些政客们为管理你我颁布地法律政策,更没有维护政客权利的机密文件和武装机构。而是奉行老子小国寡民的自治理念。小国:小社区机构;寡民,中立自信之民。公共信息公开,公共事务对等。每个人都有知情权和参与权,都能直接提出解决社区问题的方案,供大家自愿参与,你监督我,我监督你,每个人都有直接修正其他人失误的权力和义务。[27]

  • 无竞争无联合

社区里,即没有政治权利的竞争者,也没有商业利益的联合国,从而杜绝了代议制民主市场经济中争权夺利的现象。你工作地目的不是为了地位和金钱,而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以及完善自己社区的功能和增加社区的内涵。[28]

  • 无利润无税收

社区里,即没有竞争者的利润,也没有政客们的税收,而是靠礼物经济中用户们自愿地捐献,来提供管理经费。你认为那些社区有益,你就在经济上支持、行动上参与这些社区的建设。[29]

  • 无成功无失败

社区里,即没有成功人士,也没有失败君子;个人不是成者王,也不是败者寇;只有倡导者、参与者、认可者、使用者。社区繁荣昌盛的标准不是GDP,而是取决于,在没有政客法律政策和军队警察强制的前提下,认可使用人数的多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顺其自然,政客消失。道家创始人老子庄子等人,是无为而治/共识主动性社会的倡导者,吉米·威尔士拉里·桑格朱利安·保罗·阿桑奇中本聪、戴维-格尔伯等人,以及他们的追随者们是其参与者,你我都是无为而治社会的认可使用者。无为而治:无为,政客无为;而治,民众自治。在无为而治社会里,大到开创一个社区,小到创建一个百科词条,所有的公共事务都是:

  1. 个别人的倡导。[30]
  2. 少数人的自愿参与。[31]
  3. 多数人的认可和使用。[32][33]

參考資料

  1. ^ Marsh, L. & Onof, C. (2007) "Stigmergic epistemology, stigmergic cognition." http://mpra.ub.uni-muenchen.de/10004/1/3z2fx4r7prqwob3vfdq.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Lewis, Ted G. Cognitive stigmergy: A study of emergence in small-group social networks. ScienceDirect. June 12, 2012. 
  3. ^ 存档副本. [2015-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0). 
  4. ^ Termite mounds are a classic example, but cells do it and computers do it too. http://www.evolutionofcomputing.org/Multicellular/Stigmergy.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5.0 5.1 The Stigmergic Revolution http://c4ss.org/content/891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Stigmergy manifests itself in the termite mound by the fact that the individual labour of each construction worker stimulates and guides the work of its neighbour." Pesson (1985): vii.
  7. ^ Beckers, R., Holland, O. E. and Deneubourg, J.L. 存档副本 (PDF). [2012-04-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11-04).  Artificial life IV. 1994, p.181-189.
  8. ^ Parunak, H. v D. (2003). Making swarming happen. In Proc. of Conf. on Swarming and Network Enabled 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s, Computers,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 (C4ISR), McLean, Virginia, USA, January 2003.
  9. ^ “you’re afraid of us. You’re afraid of change. … I didn’t come here to tell you how this is going to end. I came here to tell you how it’s going to begin. … I’m going to show these people what you don’t want them to see. I’m going to show them a world without you. A world without rules and controls, without borders or boundaries. A world where anything is possible.” Kevin Carson | November 12th, 2011 The Stigmergic Revolution http://c4ss.org/content/891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比百度百科靠谱的基维百科 http://data.163.com/12/0407/03/7UF6PBBD00014MTN.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 ^ Mark Elliott Volume 9 Issue 2 May 2006 Stigmergic Collaboration: The Evolution of Group Work http://journal.media-culture.org.au/0605/03-elliott.php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 ^ 存档副本. [2013-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6). 
  13. ^ 存档副本. [2013-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6). 
  14. ^ 存档副本. [2013-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15. ^ 维基解密和阿拉伯之春 http://info.whb.cn/zazhi/view/1217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 ^ 维基解密和棱镜计划专题 存档副本. [201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17. ^ Bitcoin is formed by the 4-key concepts, including: Stigmergy, Cryptography, Peer to Peer Network(P2P), Open source software. http://www.ted.com/conversations/22692/are_bitcoins_the_future_of_m.htm
  18. ^ 存档副本. [201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0). 
  19. ^ Sarah Handyside. Bitcoin, & Peer to Peer Governance. blockchange.info. [2017-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4). 
  20. ^ Arnold Kling OCTOBER 18, 2011 Democracy Without Government http://econlog.econlib.org/archives/2011/10/democracy_witho.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1. ^ Drake Bennett on Bloomberg Businessweek: David Graeber, the Anti-Leader of Occupy Wall Street “They did, creating an egalitarian society where 10,000 people made decisions more or less by consensus. http://www.businessweek.com/magazine/david-graeber-the-antileader-of-occupy-wall-street-10262011.html#p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2. ^ 2011年10月31日 《商业周刊》封面文章:占领华尔街的另类领袖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111031/154810725663.s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3. ^ 2011.10.25 南都周刊 一个社会运动的生成存档副本. [201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3). 
  24. ^ 乌克兰示威者“占领”市政大楼 示威活动演变成冲突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12/03/c_125796292.ht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5. ^ 泰国反对派占领多个政府部门 存档副本. [201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26. ^ 泰国示威者占领多个政府部门 有政府官员欢迎占领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11/27/c_125766416.ht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7. ^ Heather Marsh on Sat,12/24/2011 A proposal for governance in the post 2011 world "Optimism is a political act. In fact, these days, cynicism is obedience." - Alex Steffenhttp://wlcentral.org/node/238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8. ^ Heather Marsh on Mon, 01/09/2012 A proposal for governance: Stigmergy, beyond competition and collaboration http://wlcentral.org/node/241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9. ^ Heather Marsh on Wed, 02/22/2012 A proposal for governance: Concentric User Groups and Epistemic Communities http://wlcentral.org/node/246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0. ^ “Collaboration in small groups (roughly 2-25) relies upon social negotiation to evolve and guide its process and creative output.(Lipnack & Stamps 180-1)”
  31. ^ Collaboration in large groups (roughly 25-n) is dependent upon stigmergy.http://www.phibetaiota.net/2013/05/jean-lievens-stigmergic-collaboration-the-evolution-of-group-work/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2. ^ http://georgiebc.wordpress.com/2012/12/24/stigmergy-1/[永久失效連結]
  33. ^ "All ideas are accepted or rejected based on the needs of the system......" http://georgiebc.wordpress.com/2012/12/24/stigmergy-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