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村Kung Man Village),又稱為摩星嶺平房區Mount Davis Cottage Area),始建於1952年,是香港一個已拆卸的平房區,位於香港島摩星嶺北面山坡,面向大小青洲,由域多利道向上依山而建,由近堅尼地城的第一區向西伸展到第四區。公民村是最後一批被清拆的平房區之一[1],於2002年拆卸後居民被分配到港島區不同的公共屋邨

公民村第一區入口隱約可英文名稱「Mount Davis Resettlement Cottage Area」

歷史及結構

公民村部份原址是1897年香港政府指定的鼠疫墳場,墳場在1948年關閉及搬遷。公民村是香港政府早期房屋計劃的產物。石硤尾大火後,政府在摩星嶺山腳前東華醫院墓地批出土地安置災民。社會福利署為災民登記核實身份並簽發俗稱「白咭」的入戶許可證,憑證才可在公民村買屋居住。由於只有白咭戶才能購屋,故此絕少外人遷入,社區內戶戶相識。

公民村劃分為四區,1950年代高峰期約有250多戶,居住人口超過1,800人,直到2001年拆遷時只餘不足700居民。最初由市政局負責管理,於1958年轉交徙置事務處,直到1970年代才由房屋委員會負責管理,居民每季向政府繳交地租(初時稱為「地稅」)。

公民村的平房由「永興建築公司」統一興建,以臺階式按地勢依山而建成兩至三間相連的排屋,單層高的平房橫向形排列,縱向以梯級貫通,橫向以走道連接,走道在屋前,是半私人空間,各家各戶因應需要自由擺設,居民通常會搭建承涼的棚架,種植如葡萄、金銀花、炮仗花、水瓜一類攀緣植物遮蔭,屋後是明渠。標準房屋每戶兩房一廳一廚房,金字屋頂舖蓋石棉瓦頂,廚房灶位上有煙囪方便燒柴,但後來居民改用火水石油氣燃料,將煙囪封閉或拆卸。初期沒有廁所及自來水,但有獨立電錶供電,辦事處每天派員收集垃圾。每數十戶有公用街喉供應食水,每區有一至兩個公廁。公民村設有「摩星嶺街坊福利會」及街坊會開辦的幼稚園。

現況

位於域多利道沿路舊摩星嶺平房區面積約3.6公頃的土地可能會受「四號幹線」(前稱「七號幹線」)的路線影響而被劃為「未決定用途」地帶。該區餘下約69.3公頃的土地被劃作「綠化地帶」,主要包括摩星嶺地勢崎嶇的斜坡,不宜作密集市區發展或動態康樂用途[2]

在第一區主入口原建有「公民村牌坊」,但在清拆時已被一併拆卸。

参考文献

  • 《香港中西區地區地方掌故》,梁炳華 主編,中西區區議會 出版
  • 《山林之樂—摩星嶺公民村》,林中偉 著,文化葫蘆 出版,ISBN 9789881847157

参考資料

  1. ^ 清拆平房區的撥款申請 (PDF). [2007-09-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01). 
  2. ^ 堅尼地城及摩星嶺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獲核准. [2007-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