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
修身,意為涵養德性,以淑善其身。[1]亦可解釋為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及修養。[2]從春秋戰國開始,百家爭鳴,都不少學說都提及修身此詞。
儒家論修身
《大學》強調,欲要平天下,必先格物致知,然後诚意正心修身,最後才齊家治國平天下。[3]
因此,儒家強調欲要齊家治國則必須先以修身為基礎。曾子又提出每日必須反思三種事情:與朋友交是否守信、工作時是否盡心、有否溫習知識。[4]
荀子論修身
荀子認為,見到善良的行為,我們要檢查自己是否有善的行為;反之見到不善的行為,我們也要檢討自己的行為。若有人指出自己的缺點,是自己的老師;若有人恰當地肯定自己和讚賞自己的,就是朋友;若有人對自己諂媚奉承,就如賊一樣可恨。
他又認為,讀書人走路時應小心謹慎、低頭府視,對別人談話時亦應先低下頭,但這不是因為害怕碰到和懼怕對方,而是獨自修養自己的身心,不願得罪別人。[5]
荀子又把修身分作三層次:遵守禮法的,是學士;意志堅定實行的,是君子;若再加上思維敏捷的就是聖人。禮法就像老師一樣,指導我們去修正自己的行為,若沒有禮法則無法修身。因此我們跟從禮法去做,去充份理解禮法的意義也可稱作聖人了。[6]
墨子論修身
墨子則認為,君子作戰雖然講究陣勢,但終歸以勇敢為本;辦喪事雖然依足禮儀,但終歸以哀痛為本。因此為官的雖講究知識,但終歸以品德為本。若立本不牢則無法親近別人,無法親近別人則萬事不成。因此君王治理天下時,必先明察左右之人,若左右無修自己的德行,則會遭受抵毀。若不幸遭受抵毀時,則應自我反省,同時應做到傷人之語不應說,也不可有傷害人的念頭。[7]
墨子又提出君子有四種要求,包括:「貧窮時要廉潔,富貴時要有道義,見到在生者時要慈愛,見到亡者要有哀傷。」並強調這四種不能假扮出來,必須發自真心。[8]
參考文獻
- ^ 修身.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臺北: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5年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中文(繁體)).
涵養德性,以淑善其身
- ^ 修身. 查查在線詞典. 臺灣: 詞泰科技有限公司.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中文(繁體)).
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
- ^ 孔門弟子 (编). 1. 大學. 互聯網: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西漢: 2段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中文(繁體)).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 ^ 孔門弟子. 論語. 互聯網: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春秋戰國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中文(繁體)).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 荀子. 第二章. 荀子修身篇. 互聯網: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中文(繁體)).
行而供冀,非漬淖也;行而俯項,非擊戾也;偶視而先俯,非恐懼也。然夫士 欲獨修其身,不以得罪於比俗之人也。
- ^ 荀子. 第二章. 荀子:修身. 互聯網: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中文(繁體)).
- ^ 墨子; 李生龍. 2. 李振興 (编). 墨子讀本 二版二冊. 臺北: 三民書局. 2014年1月: 7–10 [2020-03-04]. ISBN 978-957-14-5315-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中文(繁體)).
- ^ 墨子. 2. 墨子:卷一. 互聯網: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春秋戰國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中文(繁體)).
貧則見廉,富則見義,生則見愛,死則見哀。四行者不可虛假,反之身者也。
參見
延伸阅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