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治体系
(重定向自人大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人民代表大会,簡稱人大人代会

法律依據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定义“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照现代宪政架构来讲,其应当属于国家核心立法机构(制度),等同於議會。“人大”也有常设“常委会”统领全会,形式上在大会会期以外代理全会的权力。

内容

基本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1][2][3]

人大的职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包括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2]

  • 监督权:监督宪法的实施;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运行[4]

人大代表的职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职权包括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4]

  • 审议权: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
  • 表决权:表决各项决定;
  • 提案权: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
  • 质询权: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选举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有权对上述国家机关领导人予以罢免[4]

選舉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议场及《衢州市市区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图片。

竞选与宣传

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颁布,其第三十条规定各党派、团体和选民,都可以用各种形式宣传代表候选人。随后在1980年的人大选举中,全国多所高校的大学生们掀起了一场竞选风潮。针对这种情况,1981年9月全国县级直接选举工作办公室主任、民政部部长程子华提出了直接批评[5]。1982年修订的《选举法》将宣传候选人的方式由79年的“用各种形式宣传代表候选人”改为只能“在选民小组会上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这个小小的修改一度造成了选民见不到候选人,候选人不见选民也能当选的局面,这就让竞选不再可能。

但在日後的修改中,加入了「选举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应当向选民或者代表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人民团体和选民、代表可以在选民小组或者代表小组会议上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的要求,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代表候选人介绍本人的情况,回答选民的问题。但是,在选举日必须停止代表候选人的介绍。」(第三十三条)的內容,逐漸避免候選人與選民脫離的情況。

选制与投票

根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三十条規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实行差额选举,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由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三分之一至一倍;由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独立参选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由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三分之一至一倍;如果所提代表候选人的人数超过最高差额比例,由选举委员会交给该选区的选民小组讨论、协商,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但法律条文未说明选民小组应以委任或选举等何种方式产生。

2004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选举法进行了审议修改,增加了规定:对正式代表候选人不能形成较为一致意见的,进行预选,根据预选时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即削弱了選民小組的作用,逐步將初選制度引入。

争议与评论

对人大制度的赞许意见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前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前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政治制度[6][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一种适应性创造、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它具有絕对侷限性,必将在未来修改不合時宜的憲法後得到改善[8]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認為中國的人民民主模式基本站住腳,並認為此模式能形成最大公约数、推动问题的解决、推动国家的进步。[9]张维为同时认为,“西方对中国人大和政协制度的态度,总体没有太大的变化。比方说,他们现在还是用‘橡皮图章’来形容中国的人大,这说明他们整体上还未能摆脱意识形态偏见。”并且认为,“这次两会使人进一步感到,我们的人民民主模式基本站住脚了……我们通过广泛的调研和各种民调,了解人民最关心哪些问题,然后在人大、政协进行讨论,形成最大的公约数,并在这个基础上推动问题的解决,推动整个国家的进步[10]。”

对人大制度的批评意见

由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表决结果几乎均为通过甚至常以高票通过,上世纪60至80年代甚至直接以鼓掌来通过议案[11],否决议案的情形却是少数。偶有代表在公开场合表明将要或已在表决中投下反对票[12],则会引起舆论关注[11],甚至有代表从未投过反对票,认为是“忠诚”的体现[13]。相当一部分网民、学者和媒体根据这种情形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称为“橡皮图章[14]

1992年4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大表决国务院关于三峡工程的议案,由于信息不透明、没有经过社会讨论且关系到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5],事关重大,创下了全国人大历史上赞成票数最低纪录。在参与表决的2633名人大代表中,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获得通过,赞成率仅为67%[16]

同时,虽相对全体表决事件数为极少,省级以下人大也发生过否决工作报告等的事件[17],被一些媒体认为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

中国《民主与法制时报》认为,“部分人大代表代表意识不强,把当代表视为一份荣誉,当作一项政治待遇,参政意识不强,习惯于开会听听报告,举举手,对大会报告做不到认真审议”,是反对票比例低下的原因[11]。一部分境外学者和媒体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称为“橡皮图章[14]

2018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关于刪除國家主席與副主席「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限制的表決中,在舆论激烈反弹[18]的情况下,仅出现两票反对、三票弃权的结果。当局亦动用大规模删除账号、关键词封杀等强力手段进行言论管控[19],有媒体认为这是人大橡皮图章的有力证据[20]

2023年3月10日,習近平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在完全沒有任何反對票的情況下第三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21],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任期最長的中國國家主席,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第一位任期超過十年的國家主席[22]

亦有反对者认为,两会代表们并不代表某个社会群体或选民群体,他们只是被挑选出来参加两会的个人,不会以某个群体利益代表的身份与上头抗争。两会也从来就不是解决上下矛盾或不同社会群体利益矛盾的场合。[23]

代表结构

2011年,有媒體認為當前各級人民代表中,官員所佔比例太大,工農所佔比例太小,呼籲逐漸減少官員代表,增加基層代表[24]。2010年10月,媒体报道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消息,草案要求不允许人大代表成为专职代表,也不允许人大代表成立个人工作室[25][26],但正式颁布的法律并没有相关内容。

 
人民大会堂礼堂顶部的红色五角星,亦是万人大礼堂的标志性装饰。

与共产党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文并未提及全国人大要接受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27]但是大会多次提到党的领导。[28]

与政协的关系

人大和政协往往统称「兩會」。二者雖統稱為「兩會」,但並非兩院制。其差異是因為其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握有實權;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雖曾代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职权直至1954年,但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协仅是中國共產黨民主黨派无党派人士全国工商联政党人民团体共商國事、对政府施政提供批评建议的機構,而並無立法、創制和複決的權力。

人大和政协是中国俗称四套班子中的两套,另外还有中共党委、各级政府。地方各级机构加上纪委监委则称为五套班子,在中央级有时加入中央军委称为六套班子。

效仿

红色高棉建立的民主柬埔寨也效仿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将其立法机关称之为柬埔寨人民代表大会

参考文献

  1. ^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 [2022-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4-06). 
  2. ^ 2.0 2.1 义务教育教科书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  下册 (PDF).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62. ISBN 978-7-107-33164-0.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_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 [2022-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4. ^ 4.0 4.1 4.2 4.3 4.4 4.5 普通高中教科书  思想政治  必修 3  政治与法治 (PDF).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49–53. ISBN 978-7-107-24394-3. 
  5. ^ 程子华. 关于全国县级直接选举工作的总结报告. 中国人大网. 1981-09-03 [2014-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2). 在这届选举中,有极少数人利用选举人民代表的机会,搞所谓“竞选”,不遵守社会主义法制,搞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进行秘密串联,发表蛊惑人心的言论,公开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这种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活动,违背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决反对。 
  6. ^ 直接民主的中国实践:基层民主已形成基本框架. 《瞭望》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网). 2009年9月21日 [2015年1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2月10日). 
  7. ^ 人大代表是「四手代表」. [2017-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4). 
  8. ^ 刘以顺.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经验教训》. 《党史纵览》 (合肥). 1994年, (5期): 第8–11,18页 [2015-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9. ^ 全国人大会议闭幕 张维为:两会表明,我们的人民民主模式站住脚了. 观察者网. 2016-03-17 [2016-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7). 
  10. ^ 全国人大会议闭幕 张维为:两会表明,我们的人民民主模式站住脚了. 观察者网. 2016-03-17 [2016-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7). 
  11. ^ 11.0 11.1 11.2 刘炜. 反对票见证中国民主历程. 民主与法制时报. 2011-03-23 [2023-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3). 
  12. ^ 宋宇晟 (编). 人大代表黄顺兴:曾投出全国人大第一张反对票. 济南日报. 2014-03-13 [2023-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3). 
  13. ^ 孙铁翔; 周劼人; 吕晓宇. “从不投反对票”代表:“忠诚”二字可形容我一生. 新华网. 2012-03-05 [2023-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5). 
  14. ^ 14.0 14.1 夏明. 点评中国:全国人大更加是“橡皮图章”. BBC News 中文. 2014-09-15 [2023-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5). 
  15. ^ 三峽工程爭議始末. 多維新聞. 2011-05-24 [2023-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7). 
  16. ^ 三峽工程爭議頗多. 多維新聞. 2014-07-28. [永久失效連結]
  17. ^ 鞠靖. 多国丽 , 编. 湖南衡阳人大代表否决市中级法院工作报告始末. 南方周末. 2007-02-01 [2023-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3). 
  18. ^ Steven Lee Myers; 赫海威. 中国审查反对修宪之声,民众内部异议萌动. 纽约时报. 2018-03-09 [2023-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19. ^ 微博禁关键字凡“习”皆封. 中共废连任限制大批帖子被删. 星洲日报. 2018-02-27 [2023-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1). 
  20. ^ 中国人大投票通过宪法修正案 国家主席可无限期连任. BBC News 中文. 2018-03-11 [2018-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3). 
  21. ^ 新华社快讯:习近平在国家主席选举中获得全票. 新华社. 2023-03-10 [202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1). 
  22. ^ 彭耀祖/整理報導, 韓瑩. 2952全票通過 習近平連做3任中國國家主席 | 公視新聞網 PNN. 公視新聞網 PNN. 2023-03-11 [2023-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4). 
  23. ^ 宁馨. 焦点对话:代表不敢说话,两会气氛紧张?. 美国之音. 2016-03-11 [2023-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3). 
  24. ^ 缺席“两会”的多为官员不是好现象. [2012-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9). 
  25. ^ 代表法18年来首次修改:代表不得设个人工作室. [2011-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4). 
  26. ^ 李伯钧:人大代表不设工作室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 [2011-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8). 
  2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2004-03-14 [2008-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0). 
  28. ^ 让党性在每一部法律中绽放——“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述评(三). [2022-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9). 

外部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