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
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英語:Central-Mid-Levels Escalator and Walkway System,簡稱半山電梯,路政署結構編號:HF135),是連接港島中環商業區與半山區的行人交通系統,於1993年10月15日(星期六)啟用,全長超過800米,創下全球最長戶外有蓋行人扶手電梯系統的紀錄[1]。
沿革
面對半山區狹窄道路日益繁忙的問題,香港政府於1982年展開了興建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的計劃[1],原本希望可吸引半山區居民步行往來中環商業區,以紓緩半山區的道路交通[2]。系統由法國工業建築公司負責建造[3],原評估須4400萬港元興建,後來興建中途發現嚴重超支問題,最終耗資2億4500萬港元[4],並於1993年10月15日(星期六)啟用[1],工程總耗時2年多,估計每年所使用的電費約50萬港元。
啟用前夕,時任運輸署助理署長李樹榮親自試乘,他表示由於半山區地理環境狹窄,只能興建一條電梯,並以潮水式運作,在指定時間改變運行方向配合人潮。扶手電梯在啟用當天早上已有大批市民在入口等候試乘,但啟用不久便告故障,起因是電梯的虛位被碎石、垃圾等雜物塞死,導致23段自動電梯中有5段故障,需要暫停運作20分鐘至2小時不等。[5]由於扶手電梯在部分位置與民居十分接近,最近的位置不足1米,在興建時和啟用初期曾爆出治安問題,後來路政署在電梯接近民居位置加裝圍欄或膠板,並裝設接駁警署的閉路電視監察系統,以防被人利用電梯侵入民居。[5]
政府以此系統作為試驗計劃,用以評估自動行人道系統的成本效益。因此,當局於1994年進行了系統落成前後變化的研究,所得結論是,系統能推廣步行和紓緩公共交通服務的壓力,但卻未能吸引駕駛人士放棄駕車,從而紓緩區內交通擠塞的情況[6]。隨後,政府於1999年擬議,在港島興建六個類似的上坡電梯系統,其中炮台山系統及正街系統已相繼於2007年及2013年落成[7]。
自1990年代系統啟用起,中環商業區及海旁的人流能輕易引導至山勢較高的地區,因而推動了荷南地區(荷李活道以南)的再發展,由舊式住宅區轉型為餐廳及酒吧等林立的蘇豪區,成為了吸引外地旅客的著名景點之一[8]。
而扶手電梯系統日益繁忙,使用人次由1999年的每天3.5萬人次[6],上升至2005年的每天5.4萬及2010年的每天8.5萬人次[7]。於2010年,有中西區區議員認為,現時的扶手電梯系統接近飽和,遂建議當局研究修建第二個扶手電梯系統的可行性[9]。
2012年,「人人暢道通行」「擴展計劃」將閣麟街一段納入,在閣麟街興建一部升降機,以方便有需要人士使用系統[10]。而2016年,「人人暢道通行」「第二階段計劃」則將橫跨羅便臣道近慧豪閣一段納入,將興建升降機。
2014年,系統每年維修及保養開支約為1,250萬港元[2]。在系統啟用了約25年後,由於扶手電梯機件老化,故障時數日增,香港政府決定由2017年起至2023年間,分3階段全面更換系統內的扶手電梯[11]。
2018年,前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項目的一段新分支啟用,由現時系統內荷李活道與奧卑利街交界的高架行人通道起,新建行人天橋連接「大館」古蹟及藝術館閱兵廣場[12]。
特色
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全長超過800米,垂直差距為135米[13],由18條可轉換行走方向的自動扶手電梯和3條自動行人道組成,並以有蓋行人道及行人天橋連接,免費供大眾使用,現時由機電工程署負責管理[14]。
整個系統的自動扶手電梯及自動行人道在同一時間只作單向運作,系統會按人潮於不同時段改變方向。現時,系統每日上午6時至10時向下行往中環,服務往商業區上班的市民;而上午10時至午夜12時,則向上行往半山,方便遊客及下班市民登山[14]。若要與系統逆行,就須使用沿途的樓梯及斜道。
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的起點是位於德輔道中與皇后大道中之間的前中環街市,與通往商業中心區及海旁的中區行人天橋系統緊接相連。半山電梯系統其後途經整條閣麟街,然後轉入荷李活道,再途經整條些利街、一小段卑利街、繼而轉入羅便臣道,到達位於半山干德道的終點。根據《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此系統是全球最長的戶外有蓋行人扶手電梯[1]。完成整個旅程約需時24分鐘,而由干德道步行至皇后大道中行人天橋,共有782級樓梯。
為吸引大眾步行前往轉乘集體運輸,港鐵公司在半山電梯系統中段、荷李活道與些利街交界的高架行人通道內設有港鐵特惠站。只須使用成人八達通在特惠站的感應器上拍卡,如果該八達通卡於當天緊接的一程港鐵車程,是由附近的香港站(不適用於機場快綫)、中環站或上環站出發,就可獲得車費減免[15]。
在電梯系統的人流中或從高處俯瞰,可體驗香港生活面貌及港島街道風景,加上其全球最長之名銜,因此系統本身已是香港知名景點之一。此外,系統附近亦有多個其他景點,包括酒吧餐廳林立的蘇豪區、有百年歷史的法定古蹟舊中區警署建築群與孫中山紀念館、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的砵典乍街(石板街)、活化成元創方的三級歷史建築前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而孫中山史蹟徑的其中一段亦途經本系統,吸引不少中外遊客到此參觀。
圖片
-
半山自動電梯系統
-
半山自動電梯系統下行時段
交匯街道
由山下至半山,系統沿途交匯的街道依次為:
影視作品取景
半山電梯是港島市區的標誌性景觀,因此曾吸引多部影視作品在此取景,包括[16]:
交通
前往半山電梯的山下起點中環街市:
接駁交通列表 |
---|
相關條目
參考來源
- ^ 1.0 1.1 1.2 1.3 How Hong Kong built the world’s longest covered outdoor escalator.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16年8月13日 [2017年3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0月20日).
- ^ 2.0 2.1 立法會十六題:上坡地區自動扶梯連接系統和升降機系統. 香港政府. 2014年4月16日 [2017年3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3月31日).
- ^ Alice Miquel. Slow Hong Kong: The 21 Stages of the Mid-Levels Escalator. Zolima CityMag. 2016-03-16 [2019-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8) (英语).
- ^ 時事通識︰自動扶梯系統. 無綫電視. 2017年3月29日 [2017年4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4月27日).
- ^ 5.0 5.1 東網光影:爬升135米 半山扶手電梯啟用24年. 東網. 2017-10-08 [2017-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5).
- ^ 6.0 6.1 交通事務委員會2010年2月26日舉行的會議——有關興建上坡地區自動扶梯連接系統和升降機系統的背景資料簡介 (PDF). 立法會. 2010年2月23日 [2013年1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年1月31日).
- ^ 7.0 7.1 立法會十題:上坡地區自動扶梯連接系統和升降機系統. 香港政府. 2015年12月16日 [2017年3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0月29日).
- ^ 半山扶手梯帶動中環蘇豪區發展. 蘋果日報. 2013年10月28日 [2017年3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3月20日).
- ^ 中西區區議會會議討論文件第40/2010號——關於:要求加建第二條中環半山行人扶手電梯以解決半山人口暴增及交通擠塞問題 (PDF). 中西區區議會. 2010年3月18日 [2017年3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年3月20日).
- ^ 「人人暢道通行」「擴展計劃」. [2020-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4).
- ^ 四成扶手梯老化藏風險 運作逾20年 部分原廠零件已停產. 明報. 2010年2月23日 [2015年8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3月20日).
- ^ 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項目擬建連接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的行人天橋 (PDF). 中西區區議會. 2012年9月18日 [2017年3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年12月30日).
- ^ Rory Boland. Hong Kong's Central-Mid Levels Escalator - The Longest in the World. About.com. [3 Nov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 ^ 14.0 14.1 半山電梯. 香港政府運輸署. 2016年8月3日 [2017年3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3月7日).
- ^ 港鐵特惠站. 港鐵. [2017年3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5月31日).
- ^ 一條電梯多重想像. 頭條日報. [2017年3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3月20日).
- ^ 蝙蝠俠取景勢擾民. 東方日報. 2017年9月21日 [2017年3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3月25日).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