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洲慈福宮
位於台灣台南市學甲區的一間寺廟
中洲慈福宮是位於臺灣臺南市學甲區的一間宮廟,主祀李府千歲、文衡帝君、吳府千歲[1]。 明末清初,邱姓移民隨鄭成功渡海至臺,於中洲地區定居,李府千歲與文衡帝君的金身亦隨之而來,並由里民輪流供奉。如果遇到祭典需供信眾參拜時,則需搭建臨時的棚架與神壇。1935年,在當地耆老邱朝和、邱慶盆、邱變、邱德元、邱元享等人倡議下,首度由眾人集資立廟。但後來擔心神像被日人焚燬,又改回民宅內奉祀。戰後方經由當地住民邱三財、邱章、邱朝成、邱文桃等人奔走下,於1945年重新建廟,名為「慈福宮」。由於是邱家先祖引入,俗稱「姓邱廟」[1]。
中洲慈福宮 | |
---|---|
基本信息 | |
国家 | 臺灣 |
位置 | 臺南市學甲區 |
坐标 | 23°14′37.11869″N 120°9′36.83714″E / 23.2436440806°N 120.1602325389°E |
宗教 | 台灣民間信仰 |
主神 | 李府千歲、文衡帝君、吳府千歲 |
例祭 | 李府千歲聖誕(農曆4月26日) |
建立时间 | 1935 |
地圖 | |
1954年,慈福宮成立高蹺陣,於廟會、遶境時表演融合了打拳、特技的踩高蹺節目如《八仙過海》、《三藏取經》、《關公保二嫂》等[2]。其中《關公保二嫂》飾演馬伕者有劈腿後再以單腳踩蹺站立的橋段頗受歡迎,臺灣南部其他高蹺陣也多引入此一劇目[3]。
重建後的慈福宮香火鼎盛,1966年11月因年久失修故,在居民倡議下成立重建委員會,由邱矮、邱齊教擔任正副主委主持翻修,1968年3月完成。次年元月,又在前殿後方新建「慈安寺」。前殿除原有的李府千歲及文衡帝君外,增加主祀吳府千歲;後殿則主祀觀音佛祖、文殊菩薩,配祀福德正神、註生娘娘。每年農曆4月26日李府千歲聖誕有固定祭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