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行动

“中国人行动”(德語:Chinesenaktion)是1944年5月13日盖世太保汉堡圣保利区唐人街针对华裔移民、其他亚裔及其妇女友人的突袭和逮捕行动。

位于汉堡唐人街纪念“中国人行动”的牌匾

经过

“中国人行动”的命令由盖世太保办公室“IV 1c”负责人阿尔伯特·施韦尔姆(Albert Schwelm)下达,盖世太保官员埃里希·哈尼施(Erich Hanisch)执行。1944年5月13日,携带冲锋枪的刑事警察和秩序警察将首饰街(Schmuckstraße)周边街道完全封锁,盖世太保带领200余名警察逮捕了约130名中国人并带到戴维警局德语Davidwache,后关到位于霍尔斯滕格拉斯大街(Holstenglacis Straße)的拘留所。被捕者的护照和钱物皆被没收,不久后被带往汉堡北区福尔斯比特监狱德语Justizvollzugsanstalt Fuhlsbüttel。大部分被捕者坐监数个月之久,目击者指许多人受到严重虐待和折磨,甚至不幸死亡[1]

1944年9月,60至80名囚犯被转至明日劳动营德语Arbeitserziehungslager Langer Morgen,在周边港口和工业区强迫劳动。他们处于盖世太保的势力范围,和那些转至更恐怖的党卫队诺因加默集中营的人命运不同[1],但仍有17名中国人在劳动营死亡,名单已经遗失,据估计受害者数字可能更高[2]

“中国人行动”也影响了和华人交往、同居,或是在中餐馆工作的德国女性,她们亦被捕并审讯,甚至入狱或送往集中营[3]

一些幸存者在战后曾试图向联邦德国政府寻求补偿但被拒绝,官方立场是“中国人行动”并非出于种族动机;上诉法院支持这一观点,并裁定为普通的警方行动[1]

受害者

以下是部分受害者姓名及生平。在2021年“绊脚石”项目的“中国人行动”遇难者纪念石块准备工作中,圣保罗档案馆工作人员得以确认13名遇难者姓名,实际的遇难人数很可能更多:

  • Chong Tin Lam(张添林):,1907年出生于广东,1926年来到汉堡,1938年在汉堡山14号(Hamburger Berg 14)开办香港酒吧。妻子是波兰人莉娜·多那蒂乌斯(Lina Donatius),女儿出生于1942年。张添林乐善好施,在战争期间与中国驻柏林领事馆合作,为中国前战俘提供旅行文件[2]。1944年在“中国人行动”中被捕,在福尔斯比特监狱关押并受虐待,1945年从基尔劳动营德语Arbeitserziehungslager Nordmark返回汉堡[5],成为纳粹受害者协会德语Vereinigung der Verfolgten des Naziregimes的成员。香港酒吧获得重建,但他的一项赔偿要求遭到拒绝,1983年于汉堡逝世[6][7]
 
Woo Lie Kien的绊脚石
  • Kam Sing Fok:来自广东,1930年左右是珠宝街18号旺福饭店(音译自Wong Fu)的老板,与一位来自圣保利的女性生有一子,出生于1930年。“中国人行动”中被捕,战后留在汉堡,在山谷街(Talstraße)开了一家中餐馆[8]
  • Liang Wong:1904年出生,在“中国人行动”中被捕,1945年2月28日在明日劳动营去世,安葬于奥尔斯多夫公墓[4]
  • Woo Lie Kien:1885年9月8日出生于广东开平,作为司炉随蒸汽船前往欧洲并于1926年在汉堡定居,住在珠宝街7号,1936年在珠宝街9号开办了一家餐馆,是中国水手的集会地点。1944年6月被捕后在福尔斯比特监狱遭受酷刑,1944年11月23日逝世于巴姆贝克医院德语Asklepios Klinik Barmbek[9]。“绊脚石”项目为其在珠宝街7号设有一颗专门的绊脚石。

纪念活动

 
旧的纪念牌匾(2011年)

1996年,艺术家格尔德·施唐厄(Gerd Stange)和米夏埃尔·巴茨(Michael Batz)在珠宝街安装了纪念牌匾,纪念唐人街和“中国人行动”的历史。圣保利档案馆于2012年9月将其翻新[10]。2021年6月28日,德国的“绊脚石”项目在汉堡唐人街原址的街道地面上安放了专门的“中国人行动”遇难者纪念石块,上写有13名遇难华人姓名,纪念纳粹德国对华人的迫害[11]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Lars Amenda. „Chinesenaktion“: Zur Rassenpolitik und Verfolgung im nationalsozialistischen Hamburg. Zeitschrift des Vereins für Hamburgische Geschichte (Hamburg). 2005 [2019-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德语). 
  2. ^ 2.0 2.1 Renate Hücking,Ekkehard Launer. Chinatown – Keine große Freiheit. Tuten & Blasen. Hamburger Hafenrundfahrten durch acht Jahrhunderte. Hamburg: Galgenberg Verlag. 1989: 67-72. ISBN 3-925387-42-0 (德语). 
  3. ^ Lars Amenda. Fremde, Hafen, Stadt: chinesische Migration und ihre Wahrnehmung in Hamburg 1897 - 1972. Dölling und Galitz. 2006: 124 (德语). 
  4. ^ 4.0 4.1 Helmut Schoenfeld. 1945 sterben müssen – Hamburger Einzelschicksale. OHLSDORF - Zeitschrift für Trauerkultur. 2005-05 [2019-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0) (德语). 
  5. ^ Tina Stadlmayer. "Nazis haben sein Leben zerstört". taz.de. 2012-09-23 [2019-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0) (德语). 
  6. ^ Hanna Huhtasaari. Opium und Pils vom Fass - Hamburgs vergessene Chinatown. Spiegel online. 2011-09-06 [2019-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9) (德语). 
  7. ^ Irene Jung. Auf Spurensuche: Ein Stück China auf St. Pauli. Hamburger Abendblatt. 2012-01-26 [2019-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0) (德语). 
  8. ^ Ralf Nehmzow. Mitten in Hamburg - eine Zeitreise nach Chinatown. Hamburger Abendblatt. 2008-07-26 [2019-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0) (德语). 
  9. ^ Lars Amenda. WOO LIE KIEN * 1885. Stolpersteine in Hamburg. [2019-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德语). 
  10. ^ Gedenktafel an das Chinesenviertel in St. Pauli. St. Pauli-Archiv e.V. [2019-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5) (德语). 
  11. ^ 彭大伟. 汉堡唐人街旧址安放“绊脚石”纪念纳粹“中国人行动”遇难者. 中国新闻网. 2021-06-29 [2021年8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30) (中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