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瑞士
(重定向自世界大戰時期的瑞士)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6年10月20日) |
瑞士在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維持武裝中立,在軍事上並未參與其中。由於其中立狀態,瑞士與當時各集團在外交、諜報、貿易以及難民的收容上有著微妙關係。
瑞士歷史 | |
---|---|
早期 | 1291年以前 |
舊瑞士邦聯 | |
成長期 | 1291年–1516年 |
宗教改革 | 1516年–1648年 |
舊體制時期 | 1648年–1798年 |
轉型期 | |
拿破崙時期 | 1798年–1814年 |
赫爾維蒂共和國 | 1798年–1803年 |
復興時期 | 1814年–1847年 |
近代瑞士 | |
聯邦形成時期 | 1848年–1914年 |
世界大戰時期 | 1914年–1945年 |
現代 | 1945年–現今 |
一戰時期
在瑞士邊境靠近斯泰爾維奧山口(Stelvio Pa,屬於義大利)的地區,有一處名為Dreisprachenspitze(意指「三語峰」,也就是德語、義大利語及羅曼什語的交匯點)的地點設有哨站與旅館。而邊境之外正是戰爭期間的激烈戰場之一,戰火幾乎伸入了瑞士領土。由於此區域正好夾在奧匈帝國與義大利王國之間,當時奧匈帝國、德國與義大利之間有一條約定,就是不可在瑞士領土內交火。此外因為瑞士領土正好只包含靠近山頂附近,因此這些交戰國可以在山下隘口處作戰。
此外,1917年興起於蘇黎世的達達主義運動,是流亡者所發起的一場針對戰爭的文化反應。當時列寧也流亡蘇黎世,他在離開之後前往彼得格勒(現在的聖彼得堡),領導了俄羅斯十月革命。
在一戰時期曾發生一場稱為格林-霍夫曼事件(Grimm-Hoffmann-Affäre)的短暫醜聞,使得瑞士的中立性一時間遭受嚴重質疑。
戰間期
在1919年5月11日,奧地利的福拉爾貝格州經過公民投票表決,在80%的支持下決議加入瑞士聯邦。不過當時的奧地利政府、協約國、瑞士自由派,以及瑞士的義大利語及法語裔人士反對並抵制了這項決議。此外,瑞士在1920年曾加入當時的國際聯盟。
二戰時期
雖然二戰期間德國已策劃了詳細的侵略計畫[1]名叫聖誕樹行動,義大利亦會加入此行動奪取提契诺及部份瑞士義大利語區。但實際上卻並未攻擊瑞士。瑞士透過給德國的一些經濟上的特許協議,再加上其他的軍事因素使瑞士得以保持獨立。而瑞士的一個小型納粹政黨,在戰爭期間曾企圖使德國合併瑞士,但最後並未成功。二次大戰後,瑞士與其他受創嚴重的西歐國家接受美國的馬歇爾計劃。
參見
- ^ Let's Swallow Switzerland by Klaus Urner (Lexington Books,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