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仔 (學甲區)

臺南市學甲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

三角仔臺灣臺南市學甲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為舊時學甲十三庄中的中社庄內角頭聚落之一,同時也為學甲慈濟宮八選區中的中角區,行政區曾經規劃為學甲鎮西明里,民國95年(2006年)02月01日實施行政區域調整時,將西明里及宜民里合併為明宜里,目前三角仔位於明宜里境內。[1]

地理位置  

位在慈濟宮之西的中山路(及174號道路)南邊,東西兩邊則介於三民路、信義路兩路之間交接,另因三民路與中三路交叉後改稱濟生路,且濟生路在庄南向東做大幅度地灣走,最後又與信義路交叉,將整個聚落圍成略為三角狀。[2][3][4] 

聚落脈絡  

三角仔(Sann-kak-á)因聚落所在範圍自古即呈三角形狀,故附近與當地居民便就以「三角仔」作為聚落名。而所謂的學甲市區指的是學甲市區的區域,包括後社下溪洲仔 (彭城)、七塊厝(煥昌)、三角仔、中角謝、中角羅、中社角、溪仔墘、縣內角、宅口、下社角、東寮、東竹圍仔、新寮和頂山寮等角頭。[2][3][4]

一般認為本聚落為王姓開臺祖際吉派王助,王氏在三角仔傳有1、2、 4、6、7房所聚居,之後雖有它姓入聚落居住,然王姓仍為三角仔最大氏族,故聚落又稱為「三角仔王」,也因鄰近地區皆有人口數特別多之聚落一如中社角的陳姓,故而有「三角仔王、中社陳」之說。[2][3][5]

交通  

南市174號與南19號兩道路,為三角仔主要聯外道路,174在學甲為中山路且貫穿整個學甲區,道路在8K+500M即到「學甲」,而此處所標示的學甲是指「學甲市區」,範圍大抵西起信義路,東至中華路(東外環),北起三連路南至寶發路(南外環),涵蓋面積約有4平方公里,其中傳統的角頭各位於學甲市區的四方,若以學甲慈濟宮為中心,可細分為五個區域即中央(即慈濟宮及鄰近部分區域)及東、西、南、北四邊,其中三角厝聚落則位於五個區中的西邊。[2]

至於南19號道路,由天仁工商開始一路南向,在與174號道路交叉後,經過三角仔並成為聚落的東面外環道路,過聚落後一直向南稍偏西走向,最後到將軍溪為道路的終點。

宗教  

清保宮為三角仔聚落的角頭廟,該廟創建於1979年主祀為清水祖師,其祂陪祀有保生大帝中壇元帥黑虎大將等神祇,初始之際廟宇稱為「清尚寺」,惟1984年時慈濟宮保生大帝指示後易名為清保宮。[6][7][4] 清保宮歲時以祖師爺開光日農曆6月26日為廟慶日,在慶典前一日會至慈濟宮迎請保生大帝一同於庄頭遶境。1971年前後成立藝閣「八仙船」(八仙過海)陣頭參與「上白礁」及刈香活動,藝閣主體為仿木船造形,且由8位孩童裝扮八仙組閣出陣,此陣頭曾於1981年獲得學甲藝陣比賽第一名。[2][3][8]

太慈宮位於清保宮南方約50公尺的濟生路上,主祀為中壇元帥,其祂陪祀有觀音佛祖黑虎將軍等神祇,初期時並無建廟,而是由當時西明里與慈生里謝姓信徒擲筊杯選定爐主,數年後後經當地的耆老們決議後,才改由西明里三角仔信徒筊杯選定爐主予以供俸。相傳太慈宮原奉祀的觀音佛祖神像因當年爐主恭請時不小心,在民國47年(1958年)間無意被火化,然另有傳聞是因為被他鄉信徒偷偷請去私下奉祀,因而直至民國89年(2000年)皆無金身,皆只以香爐替代神尊供膜拜,直到1995年成立管理委員會後,藉此興建宮廟之際,重新雕塑觀音佛祖與鎮殿中壇元帥神像,嗣後廟宇於2000年11月1日完工,並同時為神尊進行開光與安座等儀式。[9] 

聚落聞人  

先後畢業於屏東師專(1955年)與國立臺灣師大藝術系(1961年),從事教職工作數十年,最後階段服務於高雄市大仁國中至1988年。[10] 退休後為開拓自己的藝術視野,決定隻身前往美國紐約以及法國巴黎等地觀摩,並且定居於巴黎20年時間,旅居期間同時也從事油畫創作,其作品的主要特色「外觀奔放熱情,內在含蓄內斂」。[2] 旅外20年之後厭倦了旅外的生活,終於在2014年決定回故里並落地生根,從此過著無拘無束自在的生活,而李氏雖是學甲人惟並非出生於三角仔,其出生於臺南白河並在學甲宅口成長,只是旅外返臺後隱居於三角仔。此外,雖其人身已閒置在家惟其藝術生活卻未曾減退,隱居後兼作書法創作,惟創作品僅皆是以寫「大字」為主,但不同年代之創作卻有不同力道與意趣。[11][12][13]

參考資料  

  1. ^ 臺南市里鄰編組及調整 : 學甲區 13. 臺南市學甲區公所. 
  2. ^ 2.0 2.1 2.2 2.3 2.4 2.5 黃 , 文博 . 174山海戀 從蘆竹溝到楠西 . 臺南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 88–163. ISBN 978-986-04-3027-1. 
  3. ^ 3.0 3.1 3.2 3.3 黃 , 文博 . 倒風內海及其庄社 . 臺南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2013  : 245–269. ISBN 978-986-03-5211-5. 
  4. ^ 4.0 4.1 4.2 黃 , 文博 . 南瀛地名誌:北門區卷 . 臺南 : 臺南縣政府 . 1998 : 20–81. ISBN 9789570212020. 
  5. ^ 戴 , 文鋒(主編) . 南瀛歷史、社會與文化II . 臺南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2010 : 355–404. ISBN 9789860236552. 
  6. ^ 清保宮.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4-07-22] (中文(臺灣)). 
  7. ^ 黃 , 文博 . 南瀛刈香誌 . 臺南 : 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 1994 : 25–29. ISBN 957-00-2651-0. 
  8. ^ 陳 , 桂蘭 . 思慕臺19 從鹽水到六甲頂 . 臺南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2014: 87–126. ISBN 978-986-04-3023-3. 
  9. ^ 太慈宮.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4-07-22] (中文(臺灣)). 
  10. ^ 黃文樹. 活水源頭 李伯元的書畫世界 (PDF). 樹德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 美育: 50-55. 
  11. ^ 中央社訊息平台. 鹽分地帶藝術家李伯元畫展於南大香雨書院盛大開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www.cna.com.tw. [2024-07-22] (中文(臺灣)). 
  12. ^ 李伯元畫展 南大香雨書院展出 | 中華日報|中華新聞雲. 中華新聞雲 / China Daily News. 2022-07-25 [2024-07-22] (中文(臺灣)). 
  13. ^ 李伯元畫展 南大香雨書院展出. Yahoo News. 2022-07-25 [2024-07-22]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