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仙台
23°07′29″N 121°25′00″E / 23.12472°N 121.41667°E
三仙台(臺灣話:Sam-sian-tâi),又稱比西里岸(阿美語:nuwalian、Pisirian),原稱釣魚台[1],為臺灣旅遊景點,位於台東縣成功市區東北方約三公里處,由離岸小島、珊瑚礁海岸及碎石海岸所構成,面積約22公頃。因人為干擾較少,也是研究海岸植物生態的重要據點,並列為自然保護區。阿美語nuwalian意為「最東之地」、Pisirian意為「牧羊之地」[2]。
三仙台現已納入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設有「三仙台遊客服務中心」,提供三仙台生態環境介紹及旅遊相關諮詢服務。
地理環境
海拔最高處約77公尺,屬於都巒山層火山集塊岩,在海水經年累月的侵蝕下逐漸由岬角成為離岸島。周圍有隆起的珊瑚礁分佈。海岬北側為礫石海灘,潮水和海浪翻湧沖刷海灘時,會發出震撼的聲響。島上北端的濱台有許多壺穴,直徑最大者達5公尺,深4公尺,東北岸有一隧道型海蝕門(合歡洞),長58公尺,寬約3公尺,高約3至4公尺,沿著集塊岩的節理,貫穿小島的東北部,為通往小島南岸的捷徑。
由於長期受到風化和海水侵蝕,形成許多造型奇特的海蝕地形如海蝕柱、壺穴和隧道型海蝕門,由三仙台向西望去的成功鎮是多層的海階地形,成階的海階台地為農耕集中帶[3]。火山集塊岩為三仙台地層主體,全區有許多海蝕柱,停車場附近有較小的海蝕柱,三個較大的海蝕柱位於三仙台島上,最高約80公尺高。
另外,島上隨處可見林投(由拱橋通往涼亭的步道沿途幾乎都是林投)、台灣海棗、白水木和濱刀豆等濱海植物,而臺灣特有種「臺灣擬絲珊瑚」也在這裡的海面下生活,三仙台可是花東海岸線海底景觀最美的地方。
歷史故事
漢人與當地阿美族人,各自對三仙台有其傳說。相傳「八仙」中的李鐵拐、呂洞賓、何仙姑曾於島上停憩,在山上留下三仙足印,故名三仙台。阿美族人則流傳著三仙台藏有守護神「及發烏安」海龍的故事。
週遭景觀
参考文献
- ^ 臺東三仙台. [2021-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9).
三仙台位於臺東縣成功鎮東北方,面積約22公頃……此處地形以三塊巨大岩石最為顯眼,地名原稱「釣魚台」
- ^ 原住民族語言線上詞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原住民族委員會
- ^ 三仙台. [2016-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8).
- ^ 5.7.A4.三仙台燈台. 台東縣文化磐石. [2016-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2).
- ^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 三仙台.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 [2016-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6).
- ^ 《三仙台》、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網站. [2011-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2).
- ^ 成功鎮定置網漁場. [2016-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