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Ottokang/沙盒

相關爭議

 
核四是台灣重大社會議題之一。

核四廠自興建過程以來,便引起許多的爭議,然而許多的爭議並非由相關專家所提出,台電和原能會皆有針對相關問題做出回覆,但媒體曝光率低,以至於台灣社會對於核四廠工程有許多錯誤的認知。

控制室全黑事件

2010年7月9日,核四進行系統測試時,因不斷電系統未能啟動而當機28小時,超出核子反應爐可接受的8小時安全期限。原能會於2010年7月14日針對該事件提出說明:「其實龍門電廠原本於當晚(7月9日)22時55分即準備恢復供電,但因主變壓器加壓瞬間於變壓器接頭處之電纜護罩發現有弧光,運轉員為保護設備及保守性決策立即手動將開關場斷路器打開停止變壓器加壓,隔天(7月10日)台電公司專家與廠商代表赴現場察看及討論,確認弧光是湧入電流(inrush current)於電纜護罩產生之感應電流造成,並無安全顧慮,電廠因此才延遲至該日晚上20時52分才再投入開關場斷路器,重新加壓主變壓器供電。」[1]

拼裝車

2011年2月28日,商業週刊報導,核四反應爐為美國設計,日本製造,台灣安裝的拼裝車[2]。台電回應龍門電廠之核反應爐為進步型沸水式反應爐(ABWR),由美國奇異公司開發設計,因該型反應爐壁較厚,須以整體鍛造方式製造,當時全世界工業界只有日本日立及東芝兩家公司有能力承製,故由奇異公司委託日本日立及東芝兩家公司製造,其製造的能力、實績及品質可達設計規範與要求[3][4]。實際上不管火力、核能電廠,因工程龐大,皆會由不同廠商提供設備來進行建造[5]

建廠費用過高,發電沒有效益

反核團體認為核四廠不斷追加預算,建廠費用過高[6],實際上因核能電廠建造期長達8年以上,期間的原物料價格可能會變動,加上核四停工又復工,追加預算是常見的問題,核三廠也經歷過工程預算的追加[1],仍正常運轉數十年。

反核的環保團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曾經提出核四建設和運轉40年成本需要1兆1256億核四真實成本與能源方案報告,然而根據計算,核四運轉40年發電的收入可達2兆4000億以上,仍相當具有發電效益(計算方式:每年發電300天,平均可發電200億度電,一度電3元,發電40年可收入2兆4000億)

寶特瓶

2013年2月26日,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投書媒體,直指核四工程中圍阻體上有工人於灌漿時順手丟入的寶特瓶,以及剪力牆鋼筋被截斷但並未打掉重做等等問題。依照土木專家王偉民的看法,鋼筋一旦外露就「完全沒有用處了」。[7][8]但台電對於相關報導則強調係單一個案,對於相關報導以行政院原能會核能管制處2007年4、5月的《核四廠建廠管制現況》報告為證,指寶特瓶與鋼筋等缺陷由原能會分別於2007年4月與5月發現,台電隨後已改進。且已於2007年10月23日准予結案。至於報載「混凝土拆模後提不出檢驗紀錄」,台電強調,混凝土澆置施工拆模後收尾工作,係以陸續提出檢驗方式辦理,因此170件拆模檢驗及80件養護檢驗係陸續提出,均已完成檢驗合格結案,且於歷次混凝土齡期壓驗強度試驗結果均高於設計值,品質無虞,原能會並已於2007年10月23日准予結案。[9][10][11][12]

建造過程變更設計

前核四安全監督委員林宗堯於2011年7月發表《核四論》[13],認為台電分包且變更設計是讓核四不安全的主因,台電則回應所有設計變更均經由奇異公司顧問認可,所有系統都經由嚴格測試,安全性可以獲得保障[14]http://www.taipower.com.tw/content/news/news01-1.aspx?sid=176

核能電廠密度過高

反核團體認為台灣地小人稠,核電廠密度過高,離大城市太近,若發生核能災害無法有效疏散[15],然而根據計算[16][17],台灣的核能電廠機組密度跟日本差不多,略低於南韓,歐美各國也有許多大城市近距離內也有核電機組,台灣並沒有較高的核電廠密度。

  1. ^ 對中國時報「全黑28小時核四測試大當機」報導之說明
  2. ^ 核四五度延後商轉真相2013年4月8日
  3. ^ 核四為拼裝車? Youtube台電影音網TaipowerTV
  4. ^ 有關『核四反應爐 竟是美日「拼裝車」』之澄清台灣電力公司
  5. ^ 請教李遠哲: 核四是拚裝車?
  6. ^ 不廢核四的損失知多少?
  7. ^ 扯!核四廠圍阻體牆 嵌入裝尿保特瓶NOWnews 2013年2月26日
  8. ^ 核四圍阻體被爆主鋼筋外露 不當截切,自由時報2013年2月28日
  9. ^ 96年4月核四廠建廠管制現況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管制處
  10. ^ 96年5月核四廠建廠管制現況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管制處
  11. ^ 報載「核四圍阻體嵌保特瓶」係單一個案 已改善並獲原能會同意結案 不影響安全台灣電力公司
  12. ^ 報載「核四1號機圍阻體曾發現有鋼筋外露及裁切」係炒作歷史舊案 已完成改善不影響結構安全 原能會亦已同意結案台灣電力公司
  13. ^ 核四論
  14. ^ 「台電公司再次擅自變更核四工程設計」報導之回應說明 (PDF). 核能管制處. 2011-03-11 [2013-01-04] (中文(臺灣)). 
  15. ^ 核電廠密度高 台灣核危機世界第二
  16. ^ [2]核電廠密度(中華民國核能學會)
  17. ^ 我國核能電廠密度偏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