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棐
(重定向自郭裴)
郭棐(1529年—1605年),字笃周,号梦兰,明朝政治人物。广东广州府南海县軍籍,番禺县人。
郭棐 | |
---|---|
大明雲南右布政使 | |
籍貫 | 廣東廣州府番禺縣 廣東廣州府南海縣軍籍 |
字號 | 字篤周,號夢蘭 |
出生 | 嘉靖八年(1529年)四月二十日 |
逝世 | 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 |
配偶 | 娶招氏,継娶招氏 |
出身 | |
|
生平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科廣東乡试第六十三名举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壬戌科二甲進士,起先担任户部主事,後被调到礼部任职,曾疏陈十事,皆见采纳;因数忤当权,被外调做夔州知府,后任湖广道屯田副使,萬曆五年(1577年)十一月调任四川提学副使,十一年十一月復除广西右江兵备副使,升湖广右参政,十九年十月升山东按察使,二十年十一月升云南右布政使等[1],晚年为光禄寺卿。
著作
郭棐著有《梦菊全集》《齐楚滇蜀诸稿》等。他非常重视广东当地的方志事业。自万历五年至万历二十七年二十余年间,曾为广东修志三种,分別是《粵大記》、《广东通志》和《岭海名胜志》。他修志重明是非,所谓“不虚不隐”,发扬史笔直书传统。
他曾在志论中指出:“志者郡国是非之权衡也。其所是者,必天下之公非,而不敢诳以为非。有似非而是者,则亦不得罗织而诋以为非也。是故必公是非,不虚不隐。而后可以无愧于月旦之评也。”他这种实事求是的修志精神,重明是非的修志主张,颇为时人所称颂,对后世修志亦颇有影响。
家族
曾祖郭瑜。祖父郭正。父郭大治,知县。母梁氏。重庆下。弟郭槃,贡士;郭栗。
参考资料
- ^ 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郭斐传”载:“万历丁未,始改四川提学。癸未抵京,将补铨司,相国申时行、余有丁皆同年,雅欲推毂,而每见辄进轨讽,由是失二相意,仅除广西右江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