辘角庄》是白族民间传说,又名《金桥银路》,载于《南诏野史》。

该故事讲述了大理地名辘角庄的由来:南诏阁罗凤有个美丽的公主白圭。父王要给她招个女婿,她不愿意,向国王要求:“我要反骑在牛背上,随牛自己走,不管牛走到职家,不管那家人贫富贵贱,我就原配给那家人的儿子。”南诏王心里不愿,但对女儿又无办,只好答应了她。白圭即倒骑在牛背上,顺着莫残溪朝洱海走去,走到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外面是两堵石搞,大门也是石头砌的,门口巷道很电水牛角进不去,把它的角弯了又弯,转了又转,才进去了。她到了这户穷人家,就嫁给了农妇的儿子。白圭同栈夫结亲后,她请国王去认亲,南诏王说:“除非你造条金桥银以把金砖铺到王宫门前,我就到你家认亲。后来,农妇得了危白圭拿出金人让核夫去买药。樵夫见了金子,说他打柴的山上多得很。第二天,樵夫拿回一些,白圭一看果然是金子。夫妻俩就去背了许多金子,铺成金桥短路。南记王只好领着百官来认亲,认农妇为亲家母,封核夫为樵夫。人们把这个村子叫辘角庄,作为纪念。

辘角庄传说表达了白族人对自由恋爱的向往,塑造了公主白圭这样一个不贪慕荣华富贵、敢于走出宫廷的理想人物,结局中封樵夫为驸马也表达了对统治者贪欲和等级制度的讽刺。“天婚”习俗在故事中也有所反映。[1]

参考

  1. ^ 白族民间传说故事. [2012-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8). 

参考文献

  • 张文勋,张福三、博光宇(1983年).白族文学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