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堡 (列宁格勒州)

俄罗斯城镇

维堡[1]俄語Вы́борг羅馬化Vyborg [ˈvɨbərk]芬蘭語Viipuri [ˈʋiːpuri],维普里;瑞典語Viborg [ˈviːbɔrj]愛沙尼亞語Viiburi [ˈʋiːpuri];德語:Wiburg [ˈviːbɔɐ̯k])是俄罗斯西北部列宁格勒州维堡区的一个城市及该区的行政中心。位于卡累利阿地峡上,维堡湾的顶部,圣彼得堡西北方130公里处,距离俄罗斯-芬兰边境38公里。塞马运河在此处流入芬兰湾2010年俄罗斯人口普查中城市人口数量为79,962[2]

维堡
Выборг
Viipuri
Viborg
Viiburi
Wiburg
城市
Выборг город
2017年的維堡景色
2017年的維堡景色
维堡旗幟
旗幟
维堡徽章
徽章
维堡在歐洲俄羅斯的位置
维堡
维堡
维堡 (列宁格勒州)在歐洲俄羅斯的位置
坐标:60°42′33″N 28°44′39″E / 60.70917°N 28.74417°E / 60.70917; 28.74417
國家 俄羅斯
列寧格勒州
維堡區
建立1293年
城市地位1403年
政府
 • 市長Орлов Геннадий Алексеевич
面积
 • 总计160.847 平方公里(62.103 平方英里)
海拔3 公尺(10 英尺)
人口(2018年)
 • 總計77,400人
 • 密度481人/平方公里(1,246人/平方英里)
居民称谓вы́боржцы, вы́боржец, выборжа́нка
时区莫斯科時間UTC+3
邮政编码188800—188811
電話區號+7 81378
行政區劃代碼41 417
市政土地區劃代碼41 615 101 001
氣候海洋性氣候大陸性氣候
民族俄羅斯族白俄羅斯族烏克蘭族韃靼族芬蘭族
紀念日8月19日
網站www.city.vbg.ru

由於此地為東斯拉夫及俄羅斯與芬蘭的交界處,因此歷史上有多次易主的記錄。最近一次是二戰前夕1939年冬季戰爭後,芬蘭將此地割讓給蘇聯,後在1941年繼續戰爭芬蘭軍隊再次奪回維堡,1944停戰協定此地再歸蘇聯。

该市是长达1222公里的北溪天然气管道俄罗斯端口的所在地。该管道建于2011年,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所主导的一个财团来运作,每年将5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经过波罗的海运送至德国城市格赖夫斯瓦尔德[3]

历史

早期历史

根据考古研究,现在的维堡地区曾经是沃克西河西支的贸易中心,该地区后来已经干涸。该地区居住着卡累利阿人,这是一个波罗的芬兰人部落,逐渐受到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瑞典王国的统治。[4]有人声称,维堡在11-12世纪作为卡累利阿-俄罗斯的混合定居点出现[5],尽管没有考古证据表明该地区有任何当时的东斯拉夫人定居点,而且在任何最早的历史文献中都没有提及,如《诺夫哥罗德第一编年史》或《往年纪事》。维堡地区更广泛的定居点通常被认为可以追溯到13世纪以后,当时汉萨商人开始前往诺夫哥罗德经商。

 
维堡城堡

维堡城堡是在1293年瑞典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英语Third Swedish Crusade期间由马尔斯克(将军职位)托尔克尔·克努特松[6]在一座被烧毁的古老的卡累利阿堡垒的遗址上建立的。[7]这座城堡是基督教在卡累利阿传播的第一个中心,在瑞典和诺夫哥罗德共和国之间争夺了几十年。由于诺夫哥罗德共和国和瑞典于1323年签订了《内特堡条约》,维堡最终被承认为瑞典的一部分。[8]该镇的贸易特权于1403年由泛斯堪的纳维亚国王波美拉尼亚的埃里克授予。在1496-1497年的俄罗斯-瑞典战争中,它经受住了丹尼尔·什琴亚的长期围攻。

 
维堡1709年的铜版画

在瑞典统治下,维堡与来自斯莫兰的波特(Bååt)家族有着密切的联系。中世纪晚期维堡的指挥官和封地持有者(几乎总是)是波特家族的后裔或与其联姻。在实践中,尽管他们没有将其作为正式头衔,但他们的职能是作为藩侯,享有封建特权,并将王室从封地获得的所有收入用于保卫王国的东部边界。

俄罗斯统治

维堡一直在瑞典人手中,直到1710年大北方战争中沙皇彼得大帝围攻维堡后占领这座城市。在彼得的第二次行政改革过程中,维堡成为圣彼得堡省维堡省的所在地。1721年的《尼斯塔德条约》结束了与瑞典的战争,最终将该市和旧芬兰的一部分移交给了俄罗斯。失去维堡使瑞典将弗雷德里克港(哈米纳)发展为一个替代港口城市。[9]失去维堡的另一个结果是,其教区迁至博尔高(波尔沃),将该镇转变为一个重要的学习中心。

1744年,维堡成为维堡省的所在地。[10]1783年,该省被改为维堡总督府,1801年又改回维堡省。1802年,维堡省更名为芬兰省。

历史上最大的海战之一,维堡湾战役,于1790年7月4日在维堡湾进行,俄国海军在此役大败瑞典海军。

1809年,芬兰其他地区被割让给俄罗斯后,皇帝亚历山大一世于1811年(新历1812年)将维堡和维堡省并入新成立的芬兰大公国[11]

 
Finland framstäldt i teckningar(芬兰图片展示)中的维堡远景,由萨克里斯·托佩柳斯编辑,出版于1845年至1852年。

在19世纪,该镇发展成为芬兰东部的行政和贸易中心。1856年,塞马运河的开通使当地经济受益,因为它打开了芬兰东部广阔的出海水道。维堡从来都不是一个主要的工业中心,也缺乏大型生产设施,但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卡累利阿地峡、拉多加-卡累利亚和芬兰东南部所有工业的运输中心。维堡的电车运行始于1912年。

布尔什维克革命家弗拉基米尔·列宁在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期间曾在维堡居住过一段时间。

芬兰时期

1917年俄罗斯革命俄罗斯帝国灭亡后,芬兰宣布独立。在芬兰内战期间,维堡一直控制在芬兰赤卫队手中,直到1918年4月29日在维堡战役中被白卫队占领。1918年4月至5月,在维堡大屠杀英语Vyborg massacre中,360至420名平民被白卫队杀害。这座城市是内战的起点,后来内战蔓延到芬兰其他地区。[12]

 
维堡的拉特豪斯塔,约1500年

维堡曾是维普里省的省会。在1930年的人口普查中,维堡市的行政区域有52,253名居民。维堡和乌拉的农村地区共有19,986名居民,乌拉位于维堡边界外,但已被纳入人口普查,因此人口普查区的总人口为72239人。[13]在人口普查区的全体居民中,67,609人说芬兰语,2,103人说瑞典语,1,807人说俄语,439人说德语。[33]根据人口普查数据,1939年,人口略低于75,000人,是芬兰第二大(人口登记)或第四大(教会和公民登记)城市。[14]维堡有相当多的少数族裔,包括瑞典人德国人俄罗斯人罗姆人鞑靼人犹太人。在那段时间里,阿尔瓦尔·阿尔托建造了维堡图书馆英语Vyborg Library,这是功能主义建筑的象征。

冬季战争及继续战争

在1939年至1940年苏联和芬兰的冬季战争期间,超过70000人从维堡疏散到芬兰的其他地区。冬季战争是由《莫斯科和平协定》结束的,该条约规定将维堡移交给苏联控制,并将整个卡累利阿地峡及其居民转移给苏联控制。1940年3月31日并入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由于该市仍由芬兰人控制,剩余的约10000芬兰人不得不在移交前匆忙撤离。因此,维堡几乎全部的芬兰人口都被重新安置在芬兰的其他地方。该镇成为维堡区的行政中心。

从芬兰卡累利阿撤离的人成为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政治力量,当芬兰寻求纳粹德国共同对付苏联时,他们希望重返家园是一个重要的动机。因此,芬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纳粹德国并肩作战。

 
1941年8月31日,芬兰军队在维堡行进

1941年8月29日,维堡被芬兰军队攻占。起初,芬兰军队不允许平民进入该镇。在6287栋建筑中,3807栋已被摧毁。第一批平民于9月下旬开始抵达,到当年年底,维堡的人口约为9,700人。1941年12月,芬兰政府正式吞并了维堡以及《莫斯科和平协定》中失去的其他地区。然而,吞并没有得到任何外国的承认,甚至芬兰的盟友德国也不承认。到1942年,人口已增至16,000人。从芬兰卡累利阿撤离的人员中,约有70%在收复并重建被掠夺房屋后返回,但是在红军发动维堡-彼得罗扎沃茨克攻势后再次撤离,该攻势恰逢诺曼底战役。到苏联发动进攻时,该市已有近2.8万人口。1944年6月20日,维堡再次被红军占领,但芬兰军队利用德国提供的战争物资,在维普里村镇地区的塔利-伊汉塔拉战役中成功阻止了苏联的进攻,这是北欧国家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城市被围困,并且遭到严重破坏。

在随后的1944年9月19日《莫斯科停战协定》中,芬兰退回《莫斯科和平协定》规定的边界,并割让了比条约最初要求的更多的土地。在1947年的《巴黎和平条约》中,芬兰放弃了对维堡的所有主权要求。

苏联和俄罗斯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列宁格勒州希望并入维堡地区,但直到1944年11月,该地区才最终从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移交。在苏联时期,这座城市由来自苏联各地的人定居。普里比洛沃和维什切沃英语Veshchevo的海军航空基地就建在附近。

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建造了新的工厂:造船厂(1948年)、仪器厂(1953年)。1960年,当地历史博物馆开馆。

苏联解体后,维堡属于俄罗斯

行政和市政地位

在行政区划框架内,维堡是维堡区的行政中心。[15]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它被并入维堡区,作为维堡定居点市政组。作为一个市政部门,维堡定居点市政组被并入维堡市辖区,称为维堡城市定居点。

地理

该镇位于维堡湾源头附近的卡累利阿地峡上,位于圣彼得堡西北130公里(81英里),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以东245公里(152英里),俄罗斯与芬兰边境以南38公里(24英里),塞马运河在那里进入芬兰湾

气候

波罗的海沿岸其它地区相似,维堡的气候类型为湿润大陆性气候:夏季跟冬季的温差很大,但还不足以划分为亚寒带气候,有五个月的日平均气温高于10 °C(50 °F)。受到海洋的影响,冬天的气温可以跟俄罗斯纬度更南的内陆城市类似,但是跟纬度更高而受到墨西哥湾暖流影响的地方一样冷。

维堡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6.5
(43.7)
10.0
(50.0)
13.8
(56.8)
22.1
(71.8)
29.0
(84.2)
32.9
(91.2)
34.6
(94.3)
33.4
(92.1)
29.0
(84.2)
19.0
(66.2)
11.1
(52.0)
8.4
(47.1)
34.6
(94.3)
平均高温 °C(°F) −4.0
(24.8)
−4.1
(24.6)
0.5
(32.9)
7.2
(45.0)
14.7
(58.5)
19.2
(66.6)
22.3
(72.1)
20.2
(68.4)
14.3
(57.7)
7.9
(46.2)
1.7
(35.1)
−2.1
(28.2)
8.2
(46.8)
日均气温 °C(°F) −6.7
(19.9)
−7.3
(18.9)
−3.0
(26.6)
3.0
(37.4)
10.2
(50.4)
15.0
(59.0)
18.2
(64.8)
16.3
(61.3)
10.9
(51.6)
5.5
(41.9)
−0.4
(31.3)
−4.5
(23.9)
4.8
(40.6)
平均低温 °C(°F) −9.5
(14.9)
−10.5
(13.1)
−6.4
(20.5)
−0.5
(31.1)
5.9
(42.6)
11.1
(52.0)
14.3
(57.7)
12.7
(54.9)
7.9
(46.2)
3.2
(37.8)
−2.3
(27.9)
−7.1
(19.2)
1.6
(34.9)
历史最低温 °C(°F) −36.8
(−34.2)
−34.0
(−29.2)
−29.0
(−20.2)
−20.0
(−4.0)
−5.0
(23.0)
0.0
(32.0)
5.8
(42.4)
0.0
(32.0)
−4.0
(24.8)
−11.4
(11.5)
−19.8
(−3.6)
−34.0
(−29.2)
−36.8
(−34.2)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48
(1.9)
36
(1.4)
40
(1.6)
31
(1.2)
40
(1.6)
63
(2.5)
65
(2.6)
82
(3.2)
68
(2.7)
76
(3.0)
67
(2.6)
61
(2.4)
677
(26.7)
平均降雨天数 6 5 7 10 14 15 15 15 17 17 13 9 143
平均降雪天数 17 15 12 5 0 0 0 0 0 2 9 16 76
平均相對濕度(%) 87 85 82 74 68 71 73 77 82 86 88 89 80
数据来源:Pogoda.ru.net

经济

维堡的主要工业为造纸业。旅游业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俄罗斯电影节“欧洲窗口”(Window to Europe)每年在这里举行。

著名出身者

姐妹城市

维堡与下列城市结为姐妹城市:

参考文献

  1. ^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 (编). Vyborg 维堡 [俄]. 世界地名译名词典.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3074. 2017-05. ISBN 978-7-5087-5525-0. OCLC 1121629943. OL 28272719M. NLC 009152391. (简体中文)
  2. ^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10 года. Том 1. Russian Federal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 [2018-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俄语). 
  3. ^ Operations. Nord Stream. [2018-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9) (英语). 
  4. ^ Uino, Pirjo. Ancient Karelia. Suomen muinaismuistoyhdistyksen aikakausikirja(芬兰文物协会杂志): 115. 
  5. ^ Большая Россий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俄罗斯城市百科全书). 2003: 95. ISBN 5-7107-7399-9 (俄语). 
  6. ^ VYBORG CASTLE. SpottingHistory. 
  7. ^ Taavitsainen, Jussi-Pekka. Ancient Hillforts of Finland. Suomen muinaismuistoyhdistyksen aikakausikirja. 1990, 94: 24. 
  8. ^ TRACING FINLAND’S EASTERN BORDER. Finland Promotion Board. 
  9. ^ Lindberg, Johan. Finlands historia: 1700-talet. Uppslagsverket Finland. 26 May 2016 (瑞典语). 
  10. ^ С. А. Тархов. Изменение административно-территориального деления России за последние 300 лет. Электронная версия журнала. 2001 (俄语). 
  11. ^ История Выборгского района, история Выборгской земли. Муниципальное образование Выборгский район Ленинградской Области. 
  12. ^ Göran Lindgren. Viipuri sodan jaloissa (2). Helsingin Reservin Sanomat: 6. March 12, 2013 (芬兰语). 
  13. ^ Viipurin väestölaskenta 1930, sivut 2–3, sarake 13
  14. ^ Suomenmaan Tilastollinen Vuosikirja 1940 (PDF). Statistics Finland. 1941 (芬兰语). 
  15. ^ Oblast Law #32-oz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