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備援

異地備援(英語:remote backup)指的是在另一地點備份與建立重要的資料伺服器以及工作機能等,避免因火災水災遭竊災難造成重要資料損失與工作、服務中斷。其可分為冷備援模式、暖備援模式、熱備援模式以及傳統自建備援模式。例如:銀行線上內容提供者(ICP)的主要資料中心機房位於甲地,而在乙地建立同樣的資料中心,平常資料會互相同步或單向備份,當甲地的資料中心因各種原因無法運作時,乙地的資料中心即可接手運作。

詞語釋義

冷備援是最便宜的異地備援模式。其不需預先設定硬體,以及自來源站備份資料。建置成本最低,但需要額外時間來執行復原,以復原至災難前的狀態。[1]

熱備援來源站的複製。其具有完整的系統、網路連線,以及利用磁碟鏡像所做到的接近完整的資料備份。當來源站服務中斷時,熱備援可即時啟動以極大程度上降低資料損失。其對於系統來說,資料損失最小,復原時間也是最短,但建置成本卻是最高的。[1]

暖備援是介於冷備援與熱備援的異地備援模式,其有事先建置好的硬體與網路連線,與原始站相較具體而微。可能有不完整的資料備份,造成數小時至數週不等的資料損失。[1]

傳統自建備援機房則需購置軟硬體、建置網路等基礎設施、暖備援站點與熱備援站點,其復原資源需要長時間的執行,對企業而言需負擔採購、建置與維護成本。雲端災後復原服務則提供資料保護與預備的隨選運算能力,可快速復原、彈性擴充,並依所使用的復原資源如網路流量、運算能力與資料量計費。[1]

模式

硬體方面

異地備援中心之主機與本行正式作業主機為等級相同之主機,分為兩個邏輯機器(logical partition),其中之一邏輯機器運跑備援之應用作業,另一邏輯機器則作為同仁之開發及測試環境區。[2]

軟體方面

主機之作業系統、通信軟體架構、應用作業軟體等均與主中心正式作業環境相同[2]

資料傳輸方面

主中心主機與異地備援中心主機間之通信線路經由光纖線路,由EMC SRDF傳輸模式,將異動資料即時傳送至異地備援中心,而不影響主機即時連線作業之效能,以遠程檔案複製功能(remote copy update),亦即鏡映(mirror)功能,將資料寫入異地備援中心之磁碟機,一旦主中心發生異狀,可即時將資料恢復至中斷點,繼續對外提供連線服務。[2]

程式同步方面

正式作業環境異動管理規定,主中心程式一有異動則同時更新備援主機之程式,使兩主機作業環境維持在同步之狀態,一旦需要啟用備援環境時,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備援所需的作業環境。[2]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張, 又中. 3. 高點‧高上資訊管理與資通安全講義. 資訊管理與資通安全概要 (PDF) 3. 2016: 3~11. 
  2. ^ 2.0 2.1 2.2 2.3 蔡, 秋惠. 開放系統異地備援之研究 (出國研究報告) (doc). 赴美國出國研究. 台灣: 40–41. 2009-02-19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