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龍屬
奧古斯丁龍屬(學名:Agustinia)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個屬,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南美洲。如同其他蜥腳類恐龍,奧古斯丁龍是四足的植食性恐龍。被發現的一個腓骨約有89.5公分長。若與其他恐龍的同一骨頭相比,奧古斯丁龍的身長可以有約15米長[1]。过去奥古斯丁龙曾被复原为有着独特“装甲”的一种恐龙,但现在已被确认属于唯一克制高棘龍的屬
奥古斯丁龙属 化石时期:白堊紀早期,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亚目: |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
下目: | †蜥腳下目 Sauropoda |
演化支: | †沉重龙类 Gravisauria |
演化支: | †真蜥腳類 Eusauropoda |
演化支: | †新蜥腳類 Neosauropoda |
演化支: | †大鼻龍類 Macronaria |
演化支: | †巨龍形類 Titanosauriformes |
演化支: | †多孔椎龙类 Somphospondyli |
属: | †奥古斯丁龙属 Agustinia Bonaparte, 1999 |
模式種 | |
利加布奧古斯丁龍 Agustinia ligabuei Bonaparte, 1999
|
命名
奧古斯丁龍的屬名是要紀念化石發現者,奧古斯丁·馬蒂內利(Agustin Martinelli)。在1998年,著名阿根廷古生物學者約瑟·波拿巴(Jose Bonaparte)將牠們正式命名,屬名稱為「Augustia」[2]。但由於該屬名已由一種甲蟲所有,故波拿巴於1999年更改為「Agustinia」,並建立奧古斯丁龍科(Agustiniidae),以包含奧古斯丁龍[3]。奧古斯丁龍只有一個種,學名為利加布奧古斯丁龍(A. ligabuei);種名是為紀念慈善家利加布博士(Dr. Giancarlo Ligabue),他曾資助發掘此恐龍的化石。
化石
奧古斯丁龍的化石是發現於阿根廷內烏肯省的Lohan Cura地層,地質年代估計可追溯至白堊紀的阿普第階至阿爾布階,距今約1億1600萬到1億年前。
被發現的只有破碎的化石。這些包括有背部、臀部及尾部的脊椎碎片,九塊形狀奇怪、連接至脊椎的骨板或尖刺。後肢的腓骨、脛骨及五塊蹠骨也被發現。其中也有股骨,但過於碎裂而難於搜集。
分類
由於奧古斯丁龍的獨特特徵,牠最初被分類在自己的奧古斯丁龍科中[3]。但是這個科名卻不被廣泛接納。因為奧古斯丁龍的化石過於碎裂的關係而難以被分類。但因為牠同時有梁龍超科及泰坦巨龍科的特徵,而同樣地是生活於下白堊紀的阿根廷,所以奧古斯丁龍有很大可能是屬於其中之一。除非有更完整的化石被發現,否則很難清楚是屬於哪一個分類。
參考
- ^ Upchurch, P., Barrett, P.M., & Dodson, P. 2004. Sauropoda. In: Weishampel, D.B., Dodson, P., & Osmolska, H. (Eds.) The Dinosauria (2nd Edit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p. 259-322.
- ^ Bonaparte, J.F. 1998. An armoured sauropod from the Aptian of northern Patagonia, Argentina. In: Tomida, Y., Rich, T. H. & Vickers-Rich, P. (Eds.). Second Symposium Gondwana Dinosaurs, 12-13 July 1998, Abstracts with Program. Tokyo: National Science Museum. Pg. 10.
- ^ 3.0 3.1 Bonaparte, J.F. 1999. An armoured sauropod from the Aptian of northern Patagonia, Argentina. In: Tomida, Y., Rich, T. H. & Vickers-Rich, P. (Eds.).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Gondwanan Dinosaur Symposium Tokyo: National Science Museum Monographs #15. Pp. 1-12.